鄉村振興,給鄉親們帶來哪些新期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寧夏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共同富裕,最大的短板和難點在鄉村。
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打造塞上鄉村樂園”。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美麗新寧夏建設的重要位置,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未來,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讓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未來的鄉村,又有哪些值得期待?
百姓心聲:如何讓農民挑上“金扁擔”
6月9日,銀川市西夏區同陽新村的就業小市場上,村民們正熱火朝天地給大蒜編辮子,一辮辮大蒜在村民的手裡彎繞打結,他們在勞作中享受著豐收帶來的喜悅。
“我們對接個體經營老板,為群眾爭取了可以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的機會,報名參與的村民,多數是留守婦女和老年人,工作內容就是編蒜辮,按件計費,每人每天平均收入80至100元。”同陽新村駐村第一書記姜曉珠說。
同陽新村曾是西夏區唯一一個自治區級建檔立卡貧困村,2018年整村脫貧出列后,村級產業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達11157元,同比增長15.21%,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75萬元。“在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同陽新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產業特色創新潛力不足,還存在著人才短缺、鄉村基礎設施和農業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等問題。未來,如何讓農民挑上‘金扁擔’,如何讓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成為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是村黨支部工作的主攻方向。”姜曉珠說。
代表回答:培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
朱紅社代表認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立足現有的農業特色和優勢,牢牢把握產業升級這個有力抓手,把亮點做亮,才能促進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
朱紅社建議,培育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要持續在“補鏈、強鏈、延鏈”上做文章,盡可能把產業鏈主體留在鄉村,把價值鏈收益留給農民,讓農民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在參與生產經營中受益增收,讓農業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讓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更有底氣。同時,建立“誰培訓、誰負責就業”的“培訓+就業”工作機制,全面開展訂單、定向、定崗培訓,不斷加大城鄉公益性崗位開發,千方百計拓寬城鄉居民增收渠道。
趙建文代表說,打造塞上鄉村樂園,實現百姓富裕是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向“美麗鄉村”建設要“美麗效益”,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趙建文看來,不同的地域和發展情況自然需要不同的鄉村振興模式。如何激發各自的新動力、找到適宜的路徑,還需要多方探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建立田園綜合體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
趙建文說,田園綜合體項目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以空間創新帶動產業優化、鏈條延伸,實現現有產業及載體的升級換代。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我們更應該把自然生態和農業、漁業、休閑旅游以及產品加工、銷售、社會化服務等結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記者 王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