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寧夏有個汪家塬 走出千名大學生
“我們這個地方,不比誰家的錢多,就比誰家培養出來了大學生。”近日,寧夏同心縣張家塬鄉汪家塬村黨支部書記張樹森驕傲地說,“我們村出了1100多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最近他們已陸續返回村裡來過年了。”
出了這麼多大學生,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村子?
汪家塬村位於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過去自然環境惡劣,對當地村民來說,努力讀書,走出大山,是年輕人唯一的選擇。
汪家塬小學舊貌。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改革開放后,汪家塬村與全國人民一道大力發展教育。“剛開始,條件有限,孩子們在土窯洞上課。”張樹森說,為了克服缺少桌椅的困難,老百姓在窯洞裡為孩子們制作了土制的桌子和椅子。“雖然艱苦,但我們還是盡可能的讓孩子們有一個完整的學習環境。”
后來,汪家塬村的老百姓經濟條件變好了,老百姓們提出將小學建在村子的中間,方便孩子們就近上學。同時,將村子裡最好的一塊地用來建設學校。
“當時干得熱火朝天,老百姓是各盡其能。”張樹森說,老百姓自籌資金,有木材的提供木材,會磚瓦技術的來蓋房子,總之,投工投勞為孩子建起了土坯的教室。
汪家塬小學一角。同心縣委宣傳部供圖
現如今,汪家塬小學的校舍全部為磚混結構,課桌是新的,配有多功能教室,孩子們享受著最好的教育。因為當地老百姓重視教育,現在家家都有大學生。
“您家出了幾個大學生?”聽到提問,張樹森豎起右手,做了一個“v”字手勢,並笑著說:“兩個。兩個孩子現在都在銀川工作。”
據統計,截至2021年,這個總人口不足2000人的村子,培養出來了1100多名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其中1人是中科院院士,17人是博士研究生,28人是碩士研究生。
“因為有這麼多榜樣的帶動,老百姓更重視教育了。”張樹森說,一定要為國家多培養人才,讓他們報效國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