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山林權改革:從生態顏值到市場價值

2022年01月07日08:51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編者按

山林,用生態的目光來看,是綠色的家底﹔用市場的眼光來看,是可以賦活的資產。重在“植綠增綠”的山林權改革,根植我區生態建設實際,是“必需之計”。

近一年來,山林權改革在全區循序推進,立足各地“土壤”,創新特色做法,推動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

能耗和林木,能否實現等值“兌換”?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一張編號為“001”的“惠農能票”,提供了一種思路——企業可以用造林投入兌換能耗指標。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價值如何轉換?“綠水”可在市場“流動”,“青山”須有明確歸屬,建立“從顏值到價值”的轉換通道,形成科學規范的交易體系。

寧夏各縣(區)根植實際,探索山林權改革落地模式,推動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的“進度條”。據自治區林草局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全區山林地確權率已過半,林權流轉面積達15.74萬畝,依申請已頒發51本林權不動產証。

以“植綠增綠”為核心的山林權改革,讓“種樹”收獲更多的目光,讓“一棵樹”以更開放的姿態,通過轉化增值,逐浪市場之潮。

■ 能源“雙控”的綠色蹊徑

2021年12月31日,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擁有了一張綠色底紋的“惠農能票”:林權面積“6000畝”,能源量“30000噸標准煤”,有效期為一年——這是石嘴山市推進山林權改革以來,實現“以林換能”“以林換碳”的第一單認購。

“探索建立工業能耗與林木換購機制,企業可以用造林投入兌換能耗指標,同時,針對不同地域造林,實行差異化購換標准。”據石嘴山市林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鼓勵企業在賀蘭山淺山區、河東沙地等區域建設碳匯林、防護林、經濟林等,林木經營權歸造林企業所有。

這是一座工業城市的綠色創想。面對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能耗“雙控”轉型發展的要求,惠農區以山林權改革試點縣區為契機,通過購“林票”換“能票”,既放活林地經營權,保障林地收益權,又嚴控能耗總量和強度。

自治區《關於印發用水權、土地權、排污權、山林權“四權”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明確了山林權改革的重點任務:“推進山林地確權登記、放活山林地經營權、建立市場交易體系、建立市場化植綠增綠新機制、健全林業服務管理體系。”

“林票+能票”,建立市場化植綠增綠新機制,有效激發了社會資本造林的積極性。

■ 特色產業的山林“銀行”

農民的日子常和山林有深切的聯結,種下的樹、摘下的果,儲蓄著光陰,兌換著未來。

2021年12月初,寧夏首本枸杞不動產權証在中寧縣市民服務中心不動產窗口發放。按照中寧縣《關於開展金融創新為枸杞產業發展擴權賦能改革試點方案》,本次為寧夏早康枸杞股份有限公司822畝的枸杞地確權發証。

“用這本不動產權証,公司抵押貸款1000萬元,基本滿足了全年的田間管理資金,不再佔用企業進行加工和營銷的流動資金。”企業負責人朱彥華說。

同樣領到不動產權証書的,還有中寧縣白馬鄉白馬村的13戶林農。“群眾的枸杞、林地、林木擁有了不動產權,增強了產業發展的信心。”中寧縣林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

山林權改革的重點之一即“放活山林地經營權”,開發適應林業特點的林權抵押貸款金融產品。中寧縣聚焦“拓展山林融資功能和規模”這一主攻任務,推動枸杞產權類不動產登記發証,建立枸杞產權交易市場體系等。

在寧夏各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實際中,推動企業、農戶的林木資源,成為抵押資產和信貸資本,實現“國土增綠、林業增效、農戶增收”。

■ “年終總結”的攻堅之筆

歲末年初,在全區山林權改革的“年終總結”裡,不失亮點,不避難點。

山林權改革,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攻難點、破障礙、找出路。其中,“三權分置”的落地,是必須破解的難點。如果把山林視為“居民”,在建檔查“戶口”的過程中,有的因歷史遺留問題而權屬不清,有的因“搬家”而邊界不明——全區各地不同程度存在証地不符、一地多証、地類交叉重疊、登記信息不全等歷史遺留問題。

“我區將進一步厘清山林資源地類界線,明確移民遷出區山林地權屬,推進山林地不動產登記,實現林草資源應確盡確、應登盡登,林權流轉進場交易,改革有序深入推進”。自治區山林權改革專項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

自治區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將繼續在山林權改革的主攻方向上精准發力,在體制機制上重點突破,推動生態價值增值、生態效益提升、生態環境好轉,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出貢獻。(記者 毛雪皎)

<p></p>

彭陽縣森林覆蓋率不斷提升。山林權改革,促進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記者 剡文鑫 攝

<p></p></p><p>  本報記者 剡文鑫 攝</p>

山林權改革進一步盤活綠色資源,為彭陽縣生態建設注入新動能。記者 剡文鑫 攝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