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河湖的“愛與被愛”
河邊湖畔,水天一色。迎著涼風,水鳥起落,仿佛置身斑斕油畫﹔披挂著遮陽帽、馬甲、手套、鐵鉗子、編織袋“巡河5件套”,他們在斜陽中留下一道道長長的身影。寧夏各地不斷增強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落實保護河湖的責任擔當,活躍在一線的各級河湖長知責明責、履職擔責,促進河湖長治久清。治理河湖,核心在水,關鍵在人。記者走訪基層黨員河湖長,記錄他們守護河湖的“愛與被愛”。
1 守護一泓清水
6月22日,記者在銀川市金鳳區良田渠段看到,翻修一新的良田渠環境整潔、風景優美。渠兩邊新建的健身步道向遠處延伸,新修砌的漢白玉渠道護欄為河岸增色。微風吹過,渠兩邊高大挺拔的楊樹、柳樹沙沙作響,樹葉隨風搖曳。渠道旁邊,新建的健身娛樂設施一應俱全,不時有市民鍛煉身體、休閑娛樂。
黨員李紅寧幾乎每天都會到良田渠上走一走,看一看﹔每周五定期組織轄區共建單位、志願者等參與到良田渠環境衛生整治中來,確保渠道干淨、渠水清澈。
“社區每天不定時巡查周圍的環境衛生,每周定時打撈渠裡的水草垃圾﹔同時,社區還設立了禁止游泳、禁止扔垃圾等溫馨提示牌,讓大家共同愛護兩岸環境衛生。”良田渠(頤和城府段)三級河長李紅寧告訴記者,以前良田渠垃圾亂堆亂放,過往行人無不掩鼻快走。整治以后,這裡再沒人亂扔垃圾,成了附近居民休閑娛樂的后花園,年輕人的拍照“打卡地”。
良田渠的嬗變只是金鳳區轄區河湖整治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金鳳區發揮合力,推進河湖長制落地落實,著力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城市面貌。
2020年,金鳳區投資1200余萬元,啟動良田渠改造提升工程。改造后的良田渠,提高綜合生態服務功能,提升沿線景觀效果,使其逐漸成為集農業灌溉、生態補水、景觀休閑於一體的生命線、環保線、旅游線。
金鳳區堅持因地制宜、因河施策,建立健全管護機制,推動河湖治理和保護持續升級。建立河湖保潔政策保障體系,年投入653萬元配備巡查保潔車39輛、水草打撈清運船14艘,對典農河、閱海等河湖巡查保潔實行精細化管理,累計出動保潔員3800余人次,船隻750艘次,打撈水草、垃圾、水面漂浮物5328噸,河湖水域岸線環境得到明顯提升。
依托“智慧金鳳”社會治理綜合平台,進一步完善河長制信息平台管理系統和河湖動態影像資料數據庫,對河湖管理重點問題實行“清單式管理”,實現“兩級”河長制管理平台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處置河湖長案件50件,辦結率100%。同時,運用人機結合的巡河模式,突破徒步巡河不到位瓶頸,實現巡河全覆蓋、無盲區。
2 巡出一城詩與遠方
6月23日晚7時,忙完一天工作的孟安周沒有急著回家,而是沿著黃河岸邊例行巡河。
他告訴記者:“這個時間段,河邊可能會有釣魚、燒烤或亂倒垃圾的情況,應對安全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一樣都不能鬆懈。”
51歲的孟安周,是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碼頭村黨支部書記、村級河長。對於這位在黃河古渡口成長起來的老支部書記來說,愛河、巡河、護河,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碼頭村位於中衛市區以西約8公裡處的黃河北岸邊。千百年來,村裡的古渡口承擔著黃河南岸常樂鎮等地的生活物資轉運任務。隨著交通的不斷發展,這個古老的渡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孟安周巡河主要是步行,他沿黃河岸邊一路走一路仔細查看。“本村轄區共有5公裡的河段,我的主要任務是防止有人在河道堤壩亂倒生活垃圾、私搭亂建、亂採濫挖、釣魚、燒烤和種庄稼等。”孟安周介紹,過去偶爾有人亂倒垃圾,這幾年經過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廣大群眾越來越愛護母親河了。
河邊釣魚、燒烤容易引發安全和環保問題,“現在的人能聽從勸導,經過勸說,都能當場撤走。”
碼頭村有1500畝河灘地,其中1000畝位於河心島上,過去主要種植玉米。由於這類高杆作物在汛期阻礙行洪,為防汛工作帶來危害,而且在種植過程中使用化肥、農藥對黃河造成污染。在孟安周的引導下,村民積極配合黃河治理,近年來放棄種植河灘地。
孟安周說:“經過幾年的宣傳教育,群眾保護黃河、維護環境的意識已經很強,村裡垃圾集中投放點等基礎設施也已完善,亂倒垃圾的現象基本消失了。”偶爾在河邊發現垃圾,他會通知村裡保潔員當場處理。孟安周家距離黃河僅有百米,巡河成了他的生活習慣,“天天巡,有時一天早中晚巡三次”。
即將進入汛期,孟安周巡河中密切關注水位變化。碼頭村所處位置,每年防汛壓力比較大,“我們這兒岸堤比較低一些”。去年7月,碼頭村遭遇連續第3年防洪“戰役”。黃河水上了岸,淹沒岸堤另一側近百畝庄稼。河長孟安周帶領村干部和群眾,開著機械車連續奮戰20多天,終將洪水擊退。今年,面對即將到來的汛期,孟安周已制定多個預案,嚴陣以待。
目前,中衛市共有河湖、溝道、水庫181條(處),這座水城為此設立市級河湖長19名,縣級44名,鄉級254名,而像孟安周這樣的村級河湖長有442名,累計巡查河湖16萬余次,他們用實際行動呵護這座城的“動脈”和“毛細血管”。如今,走在中衛的水系旁,無論是黃河岸邊還是排水溝側,昔日垃圾遍地、污水橫流的景象,早已被岸清水綠的美麗風景所取代。
3 水清岸綠浸潤家園
走在第五排水溝平羅縣黃渠橋段的堤岸上,徜徉垂柳間令人神清氣爽。
6月24日中午,黃渠橋鎮人大主席、五二支溝黃渠橋段河長王宗濤沿著河道巡查,發現問題后及時拍照並發送給村級河長們,督促緊盯問題盡早處理。
“以前這裡有幾家農戶擠佔溝道,搭建圈舍養殖牛羊,對河流造成污染。我們多次動員整治但村民們並不配合。”王宗濤指著第五排水溝聯豐村段8隊一處庄點說。
為了讓村民認識到保護河流的重要性,王宗濤帶領工作人員,逐戶為村民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以及非法佔用溝道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並和多部門聯動進行整治,村民最終將侵佔溝道的牛羊圈舍遷出。
黃渠橋鎮因橋得名,因渠而興。今年,該鎮將河湖溝道“清四亂”專項治理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相結合,堅持每10天一次通報鎮村兩級河長巡河情況,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栽種的樹木成活率很高,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亂倒垃圾、亂搭亂建等現象也很少發生了。”王宗濤說。自去年以來,該鎮開展溝道治理,集中整治水草上游漂浮物、垃圾100余次,河湖溝道環境得到持續保護。通過打造鎮域美麗河湖示范段,第五排水溝黃渠橋段兩側新建綠化帶7.5公裡,種植各類樹木5545棵,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就像人居環境整治一樣,需要大家共同參與保護。今年我們還將對居民區的河段進行淨化、美化,讓村民共同守護水清岸綠的美麗家園。”王宗濤說。
圍繞“保護母親河,打造安全、清澈、美麗河道”主題,王宗濤帶領鎮水利站、文化站通過發微信、制作宣傳欄,在黃渠橋集市懸挂條幅、發放宣傳單等多種形式,擴大群眾知曉范圍,形成了鎮黨委引領、河長負責、全民參與治理和共同保護河湖溝道環境的工作格局。
黃渠橋鎮是平羅縣著力加強河湖長制工作、推動黃河平羅段水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嚴格做好典農河、四排、五排等重點河湖水質提標管控,實施水環境治理人工濕地項目4個,河道治理項目3個,重點加大工業排污、農業面源污染、畜禽養殖排污等管控力度。持續推進河湖“四亂”問題整治,縣域內33件重點河湖“四亂”問題全部整改銷號,拆除違章建筑物22處、房屋2800余平方米、圈舍4850余平方米,整修河湖岸線11.1公裡,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基礎。
4 一河清水向東流
夏日傍晚,陽光柔柔地傾瀉在河面上,微風輕拂,泛起粼粼波光。
彭陽縣白陽鎮南山村黨支部書記高榮像往常一樣,沿著茹河岸邊的橡膠步行道巡河。欣賞著余暉中的秀麗景色,滿足和欣慰溢滿了高榮的眉眼。
“以2015年為分界點,茹河是兩種不同的樣子。”南山村位於茹河畔,高榮目睹茹河從“臟亂差”向“淨美好”轉變。2013年,彭陽縣採取工程和生物措施,實施途經3個鄉鎮全長70公裡的美麗茹河項目,以茹河為主軸建設水線和綠線,對堤岸用石塊砌護,將水侵蝕嚴重的河道修復。
整治后的茹河變了模樣,沿河兩岸不再塌方,渾濁不堪的河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澈見底的潺潺流水,呈現出一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圖景。為了保護好這幅來之不易的“山水畫卷”,彭陽縣於2017年推行河長制,高榮擔任村級河長。
高榮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守護著這段河。他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村民一起劃定保護區,關停養殖場,督促屠宰場安裝污水淨化處理設備,實施“廁所革命”,與居民簽訂環境保護責任書,在村裡顯眼位置張貼環境保護告知書。
“我家就在河邊,守好河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榮給自己定了一項任務,每周至少徒步巡河一次,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他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大講堂,結合鄉風文明積分卡,開展講文明、樹新風行動,教育引導居民從一點一滴做起,爭做“河長”,守護好家鄉河。
“在我們村,嚴禁損毀堤防、護岸、私自開採砂石等行為﹔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堆放、傾倒、掩埋生活和建筑垃圾﹔禁止阻水道路、種植高稈農作物。”高榮介紹,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和宣傳教育,居民自覺護河的意識明顯提高,多年來未發現水質異常。
現在,彭陽縣已建立縣、鄉、村、民間四級“河長”治水管理體系,形成了河長主導、部門聯動的推進格局,建立“督辦函”“通報函”制度。高榮作為村級河長,肩負上傳下達、現場辦理的職責,並監督民間河長一日一巡查、一日一保潔,確保一河清水向東流。
5 河湖巡查護水長清
“每周4次巡河,每次不少於20分鐘,往返3公裡,雷打不動。”6月23日,記者見到青銅峽市陳袁灘鎮袁灘村黨支部書記李志軍時,他正騎著電動車沿河巡查。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村級河長。
“碰到有人往河壩上亂倒垃圾要制止,禁止在黃河灘涂區燒烤野營,不得在黃河沿岸種植高杆作物,嚴禁將生產生活廢水向河道排放……”面對記者,李志軍娓娓道來“護河經”。
提及4年前剛當上村級河長時,李志軍的護河意識沒有現在這麼強。當時他花30萬元在黃河生態公園承包了一個攤位。結果錢還沒掙上,就碰到政府進行黃河“清四亂”整治,黃河生態公園數百戶經營項目要全部拆除,僅袁灘村經營戶就多達20多戶。“作為河長,我隻能忍痛割愛,帶頭搬遷,同時動員村民全部搬遷。”李志軍說。
陳袁灘鎮因地處黃河灘區而得名,河湖錯綜、水系密布,境內有大小湖泊22個,大小灌溉溝渠400余條。管護任務重,管護責任大。從制止村民亂倒垃圾入河湖,到禁止村民在河灘地種植,再到協助拆除黃河生態園,這幾年李志軍又忙又累。
該鎮袁灘、唐灘兩村有27戶種植黃河河心灘地,面積1700余畝。近年來,黃河來水量大,農作物不僅威脅黃河行洪安全,還潛在破壞了黃河生態系統。
“都種了幾十年了,讓村民直接放棄肯定難啊,我們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講道理、講法律,也發生過爭執、紅過臉。”李志軍介紹,在多方勸阻下,2020年全鎮種植戶都放棄了在河灘地種植農作物。
羅家河作為陳袁灘鎮最主要的一條排水溝,承擔著幾乎全部農田灌溉余水的退水任務,在袁灘村就有8公裡長。多年來由於缺乏專人管護,一到夏秋季,河裡水藻生長茂盛,容易阻塞河道,影響水質,滋生蚊虫,還不時有人把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往河裡傾倒。
在沒有專項經費的情況下,李志軍倡議由袁灘村每年出資,組織專人對河道內的水藻、水草、水面漂浮物進行打撈清理,同時進行清淤和周邊環境綠化整治。“現在這裡環境越來越好,成為大家茶余飯后散步的好去處。”村民馬作國說。
保護黃河生態環境,僅靠河長是遠遠不夠的。“2018年我們村成立紅草帽志願服務分隊,農閑時志願者有300多人,農忙時也有數十人,節假日就組織起來到黃河沿線撿垃圾,向群眾宣傳環保法規。”李志軍說,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黃河生態保護當中,感覺很欣慰。
3年來,經過水環境綜合治理和河長們的不懈努力,流經該鎮轄區的黃河、羅家河、黃灘溝、北支溝及濱河大道兩側湖泊水質得到有效改善,其中黃河水質長期穩定在Ⅱ類,羅家河水質基本穩定在Ⅳ類。
在基層河湖長的呵護下,同心縣清水河畔廊道相連,河湖成為靈秀之源。
整治后的銀川市金鳳區良田渠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后花園。
彭陽縣茹河沿線。
第五排水溝平羅縣黃渠橋段。
黃河中衛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