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銀川5月11日電 走訪調研,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進村入戶,將“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優化流程,以“六辦”措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開門納諫,現場解決群眾反映急切的問題……黨史學習教育中,固原市各縣區、各部門以深學促實干,開展走訪調研,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履職清單”﹔進村入戶,將“等群眾上門”變為“送服務上門”﹔優化流程,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突出問題導向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
“你們家的情況符合醫療救助門診費用報銷范圍,可憑相關票據進行報銷。”固原市社保中心參保登記科科長鄧萍耐心地解答彭陽縣城陽鄉長城村村民瓮金銅的疑問,還幫著他算細賬,“除了住院費報銷90%外,門診費用醫療救助還可以再報銷2000元。”
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固原市社保中心圍繞群眾參保繳費、待遇領取等社保領域群眾經常遇到的問題,開展走訪調研,進村入戶宣傳社保政策,面對面答疑解惑。
瓮金銅的妻子患有腸道疾病,需要長期服藥和門診治療,年均花費2.5萬元,還要供養兩個大學生,經濟壓力可想而知。瓮金銅的妻子每年都能享受到住院醫療報銷,加上醫療救助門診報銷,解決了夫妻倆的后顧之憂。“這次社保中心的工作人員又給我詳細解釋了一遍,這下我更加清楚了,心裡也有底了。”瓮金銅說。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固原市各縣區、各部門及時回應百姓“槽點”、紓解“痛點”、打通“堵點”、補齊“斷點”,用心用情用力為民排憂解難。
根據群眾反映的市區北京路與學院路十字路口、上海路與古雁街十字路口等部分路段因交通隔離護欄過長、無掉頭區域,導致車輛通行困難這一問題,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分局直屬二大隊秩序中隊立行立改,聯系施工單位,通過將北京路與學院路十字路口調頭區向南移動12米,上海路與古雁街十字路口調頭區向西移動30米的優化措施,合理設置護欄開口,提高了兩個路口的通行效率。
群眾的件件民生“小事”,一頭連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具體需求,一頭連著社會事業的發展大局。固原市廣大黨員干部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憂群眾所憂,聚焦百姓關注的就業、醫療、養老、交通等方面的民生問題,以實際行動踐行為民辦實事、解民憂的初心和使命。
履行開門納諫 注重群眾評價效果
如何推進媒體融合,提高辦報、辦台、辦新媒體水平?近日,固原市新聞傳媒中心開門納諫,舉行讀者觀眾聽眾座談會,邀請各縣區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有關負責人,通訊員、讀者、觀眾、聽眾等30名代表座談交流。
座談會現場氣氛熱烈,大家就中心報紙、電視、廣播、新媒體平台刊播的作品在文字校對、語言邏輯、制作設計、形式內涵以及如何提升專業水平、強化主題報道、增強民生新聞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市新聞傳媒中心將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和受眾意見建議,認真做好各平台改版提升工作,進一步完善“三審三校”制度,扎實解決採編發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切實提高辦報、辦台、辦新媒體的質量和水平。
“我們每天隻有4個小時施工時間,企業運行確實存在困難。”“能不能對線路進行優化,在上下班高峰期,讓運輸車輛在指定區域等待。”“能否延長外來貨運車輛的通行証辦理時間。”在固原市公安局交警分局召開的座談會上,相關企業和部門就有關事項提出意見建議,交警、城管部門相關負責人現場一一解答並詳細登記,承諾按時給予答復,企業代表連連稱贊。
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固原市各縣區、各部門通過實事項目向群眾征集、辦理過程向群眾公開、辦理結果接受群眾檢驗等方式,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照單全收、逐一梳理、列出清單、件件落實,確保各項政策措施惠民利民。
弘揚務實作風 爭做群眾貼心人
“真沒想到政務中心的服務這麼周到。”市民蔣慧杰來到市“163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法人變更、証書登記等事項,工作人員正關閉電腦准備下班,看見蔣慧杰到來,工作人員隨即打開電腦,為他延時辦理業務,並對蔣慧杰帶來的材料進行預審,碰到這樣的暖心服務,蔣慧杰頗為驚喜。
今年,固原市審批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探索推行承諾辦、專人辦、快捷辦、高效辦、容缺辦、代幫辦“六辦”措施。截至目前,共辦理事項5.5萬多件,辦結率為99.8%,真正實現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后一公裡”。
黨員干部的干事力度關系著民生溫度。在今年的村“兩委”換屆中,涇源縣涇河源鎮龍潭村村民冶浩天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一上任,冶浩天就帶領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干了件“大事”,為村民爭取到77頭安格斯基礎母牛指標。在前期摸排調查中,龍潭村有65戶有意願購買基礎母牛,然而,分配指標隻有30個,如何讓大家通過養殖致富增收?冶浩天與村“兩委”班子多次與縣有關部門聯系溝通,幾經周折又爭取到47個指標。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有了基礎母牛,村民發展養殖業才能更可持續。”冶浩天充滿信心地說。90后冶浩天敢於挑“最沉重的擔子”,以實際行動做解決問題、造福群眾的行動派和實干家。(閻夢婕、蘆淑穎)
“隻要吃苦肯干,就有收獲” 陳滿庫(左)在車間指導工人操作。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2000多公裡,從西北山巒到東南海濱,陳滿庫離開家鄉寧夏固原時,還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借閩寧對口協作東風,短短兩年,他不僅脫貧摘帽,還獲得了“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 陳滿…【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