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续写闽宁协作“山海情”

2022年09月03日08:50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福建省金服云有限公司会同宁夏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围绕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组织开展“福建院士专家宁夏行”活动;

  宁夏共享集团与泉州南安市政府合作共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泉州)中心;

  ……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十四五”以来,闽宁协作继续发力,进入全方位合作新阶段。

  “十四五”以来,福建和宁夏不断优化协作机制,拓展协作领域,创新协作方式,共同签署了《福建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东西部协作框架协议》,并印发了《“十四五”闽宁协作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闽宁协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2021年,自治区16个厅局与福建省对口部门签订了协作协议,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闽宁镇与福建省10个结对县区签订了帮扶协议。闽宁两省区党委、政府自觉扛起闽宁协作的政治责任,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顶层设计,持续发力推动,确保了新发展阶段闽宁协作开好局、起好步。

  如果说在脱贫攻坚期间,闽宁协作更注重把产业“扶上马”,那么,踏上新征程的闽宁协作则更倾力于为产业高质量发展“送一程”。闽宁两省区着眼促进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以共建产业园区为抓手,深化两省区产业、文旅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共同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宁夏闽宁鑫鼎科技有限公司便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位于固原市泾源县黄花乡沙塘村的宁夏闽宁鑫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经援宁干部牵线搭桥,公司联系对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探索开展“菌草粪”循环体系,再续科技援宁“山海情”。泾源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积极对接闽籍企业,统筹资金、人才、技术优势,撬动闽籍企业追投上千万元,与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禧团队合作建设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泾源工作站,发展香菇、羊肚菌等反季节食用菌产业。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目前,泾源县种植食用菌农户85户,菌菇年产量达5万公斤以上,年产值500万元以上,提供126个农村劳动力岗位,每户年增收4000元—7000元。

  当下,闽宁协作融入新发展格局,由政府主导向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转变、由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转变、由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2021年以来,福建省向我区选派23名挂职干部和1100名专业技术人才,我区向福建省选派19名挂职干部和706名专业技术人才,持续推进互派干部挂职、专业人才交流,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进一步强化了“一盘棋”思维,增进了“一家亲”感情。

  企业是联通双方市场、融汇两地优势的重要一环。按照规划,“十四五”期间,闽宁两省区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人才、土地、劳动力、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两省区之间合理流动、高效聚集。深化“福建企业+宁夏资源”“宁夏企业+福建资源”“福建总部+宁夏基地”“福建市场+宁夏产品”“宁夏市场+福建产品”等模式,推动闽宁协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拓展。

  初秋,记者来到隆德县六盘山工业园区,一座座厂房错落有致,一条条道路纵横贯通,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

  宁夏杞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是工业园区的新成员,这家由福建客商投资的企业于2021年6月份正式投产,主要依靠当地资源,生产苜蓿、蕨菜、苦苦菜、蒲公英、沙棘等速冻菜,以及枸杞茶叶。

  在公司基地打工的沙塘镇马河村村民闫卫东告诉记者,他主要负责管理工人除草、采芽等工作,一天工资150元:“没想到我都50岁的人了,还能成为产业工人。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只干9个月,年收入近4万元,这日子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与六盘山工业园区比肩的融侨丰霖(宁夏)肉牛生态产业园是通过闽宁协作机制,引进福建融侨集团建设的集饲草种植、肉牛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牛肉销售一体化的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该产业园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体系,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采取补贴回购方式,带动农户降本增效,一头牛利润增加20%,让农户多赚2000元。

  2021年以来,全区闽宁产业园区新增入驻园区企业60家,到位投资额12.98亿元。福建新增引导来宁投资企业数224家,实际到位资金80.09亿元;闽宁劳务协作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6.4万人次,其中脱贫人口3.55万人次;依托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农博会等各类经贸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闽宁协作消费帮扶达到49.1亿元。(记者 张瑛)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