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人民巷头条丨宁夏平罗:40余载发展 小种子走向大舞台

秦瑞杰 张海峰 实习生苏畅
2022年07月28日17:35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第一口爆汁,第二口浓郁,褪去了本身固有的酸,新品种的小番茄像樱桃一样甜。在第九届宁夏种业博览会上,采购商排着队,品尝各类新品果蔬,并拿起一袋袋种子产品仔细端详。

7月27日,以“绿色、科技、品牌、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宁夏种业博览会如约而至,琳琅满目的蔬菜品种超过3000个,吸引了区内外469家企业参会,天南海北的客商在现场品鉴交流、驻足洽谈。

种业博览会现场。 苏畅摄

“宁夏种博会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本届博览会将通过线上展示、直播互动、线下展会三位一体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展示平罗种业发展成果。”石嘴山市委副书记、平罗县委书记宋世文说。

制种产业是平罗县三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2022年,平罗县制种面积达8万亩,制种品种达到90多个,形成了以黄渠桥、头闸等乡镇为主的制种产业带,种子总产达2100多万公斤,总产值达4.2亿元。

在博览会上展示的多种蔬菜。 苏畅摄

源远流长的种子产业  

“你尝尝这个‘黄瓜’。”石嘴山种业协会会长刘建平笑着递来一片淡黄色的西瓜,轻咬一口,脆甜可口。

平罗地处宁夏平原北部,昼夜温差大,38度黄金纬度赋予了农作物生长充足的日照,被誉为“天然种子加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平罗的瓜果蔬菜受到市场认可,惠北的白菜,高庄乡的蒜,黄渠桥的辣椒,往往供不应求。因此老百姓养成了“留种来年再种”的习惯,平罗县的种子产业也就此走上市场舞台。

“我们一家三代都投身种子产业,40年前我父亲摆摊经销种子,10年前我儿子又一头扎进制种行业。”刘建平回忆,以前都是私人之间购买种子,有些人逐步成为种子商,再后来成立公司,到如今形成种子基地,平罗的种子产业不断规范、壮大。

一粒好种子的育种平均周期为8至10年,只有长期的积淀、长远的谋划,才能让“好种子”结出“好果子”。经过40余年的发展,平罗诞生出22家制种企业,建成200亩以上制种园区22个,带动2.2万户农户从事制种产业。

“这里培育种子有天然优势,产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饱满、发芽率高、耐贮藏,全国客商都认可。”刘建平说,平罗已举办了九届种业博览会,规模不断扩大、客商不断增加,每年吸引数百家区外企业开展南菜北种繁种试验,数千种瓜菜新品从这里走向全国。

平罗县种子小镇种植的大片作物。 苏畅摄

政策引领带动产业发展

在黄渠桥镇五星村蔬菜制种园区,村民们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村里引导和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制种产业。”五星村第一书记张丽说,2022年,村里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建成1300亩蔬菜制种产业园区,村民可以在园区里就近务工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户端上了“金饭碗”。

2017年以来,平罗县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出台了土地流转和金融政策,采取“一镇一策”的保姆式服务办法,划块分区,建成了研发中心、培训中心、种子仓储中心,配套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按照“企业+标准化基地”的模式,建成10个良种繁育区。

“企业在租地、入驻园区都有优惠,相关部门还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帮助我们从常规制种向杂交制种转变,提高效益。”宁夏绿春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占平说,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在种业博览会这个全国性的展示交流平台上,外地客商走了进来,也让平罗本地的企业走了出去。

如今,平罗95%以上的种子销往全国28个省市,与160多家客商建立了长久业务合作关系,已发展形成了以蔬菜繁制种为主的外向型种子产业格局。

种子小镇内长满果蔬的走廊。 苏畅摄

创新驱动激发产业活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们要在每粒种子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平罗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育种技术的小突破,将会为作物带来大提升,让种业坐上科技的快车,农业才更有盼头,农民才更有奔头。

近年来,平罗县围绕蔬菜繁制种产业发展布局,不断提升繁种育种的创新能力,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形成了特色制种的产业优势。种子小镇中的累累硕果就是证明,而优良风土也引来佳客。

2016年,以泰金种业为龙头的13家企业入驻种子小镇,六年的时间里,泰金种业扎根平罗,与多家科研院校合作,并将销售收入的20%以上投入研发,年标记、接种育种材料10万余份。

“‘代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要不断创新,做优品牌、做精质量,从品种研发和选育上下功夫,实现产业的提档升级。”宁夏泰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裴卓强说,下一步,公司还将建成国内先进的分子实验室、种子加工包装流水线、种子消毒处理流水线及现代化调温仓库,用科技助力种业乘势而起。

如今,平罗县持续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利用农业大数据,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提质扩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一系列举措,推动智慧农业在平罗高效落地。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批品质好、抗性强的好种子将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落地田间。

(责编:张海峰、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