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宁夏篇)
塞上江南,天高云淡,黄河滋养的这片沃土,生机盎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宁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宁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宁夏广大干部群众担当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朝着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前行。
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
夏日,行走在黄河吴忠滨河大道古城湾砌护段,只见草木葱茏、水鸟飞翔。
位于黄河之滨的吴忠市是宁夏引黄灌区重要区域,黄河穿境而过,流经吴忠69公里。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把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治理工程,统筹推进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治理,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吴忠市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在前些年实施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基础上,我们深入推进实施河湖长制,全市753条河流、沟道和84处湖泊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全覆盖,并建立了水务、公安、检察等部门参与的保护黄河联合执法机制。”吴忠市水务局局长苏晓理说。
为提升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吴忠市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治理等重点生态治理工程30余项,先后修复治理河流湿地32公里、湖泊湿地17个,恢复退化湿地4万余亩。
“湿地生态功能的提升,为候鸟繁衍生息创造了良好环境,黑鹳等珍稀鸟类开始来这里‘安家’。”吴忠市自然资源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学明说。
“河清了,景美了,我们守着黄河过上了幸福日子。”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秦坝关村村民丁自红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现在负责古城湾砌护段10公里左右的两岸环境卫生保洁。
2020年,宁夏完成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实现从分散应急防治到综合治理的转变。水污染治理成效明显,过去5年,黄河干流宁夏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
夏日的贺兰山下,葡萄园一望无际,正在剪枝的农民忙在手上、笑在脸上。
贺兰山是我国重要自然地理分界线和西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西北至黄淮地区气候分布和生态格局,守护着西北、华北生态安全。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宁夏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狠抓责任落实,强化监督检查,坚决保护好贺兰山生态。
从银川始发开往汝箕沟的“石炭井号”旅游列车,沿着贺兰山山脚疾驰而过。这趟拥有半个多世纪运营史的绿皮列车曾因煤而兴、因煤而荒,如今又因生态工业旅游而红火起来。
“前些年车窗不敢随便开,不然得吃一嘴黑煤灰,白衬衫也变灰衬衫。如今山上的矿坑不见了,一路上满眼郁郁葱葱,游客渐渐多起来。”工作多年的列车员李静,也惊叹于贺兰山生态环境的变化。
贺兰山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曾经却因无序开采致使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自2016年起,宁夏全面开展贺兰山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已完成贺兰山自然保护区40处点位的整治修复,推进保护区外围11处矿区环境治理。
过去5年,宁夏先后投入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等各类资金近150亿元,治理修复面积40.5万亩,退出煤炭产能1600万吨。
2021年起,宁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逐步恢复贺兰山的自然生态功能。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列入全区“十四五”时期重点工程,目前已启动实施生态治理修复项目16个、子项目50个,治理修复面积34万亩,建设沿山林廊、农田林网、经济林带45万亩。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将以专项规划为抓手,继续实施生态保护、治理、修复、建设项目,持续提升贺兰山生态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处处长崔奇鹏表示。
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银川市西夏区,源石酒庄葡萄种植园里游人不断。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是废弃的矿产采空区。
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来到葡萄种植园,同正在作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交流,了解葡萄种植技术、产品销路和收入情况。总书记强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
“这两年,我们把发展葡萄酒产业和加强生态恢复结合起来,努力打造知名品牌,生意越来越兴旺。”源石酒庄总经理袁园表示。
2021年7月,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以综合试验区建设为重大机遇,宁夏着力把葡萄酒产业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去年,宁夏葡萄酒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
银川市贺兰县,占地3600亩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微风轻拂,稻秧摇曳。工人们正在田里放养鱼蟹,吸引不少游人。
2020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听取宁夏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运营模式等情况汇报,观看宁夏特色农产品展示,了解稻渔种养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总书记强调,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是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宁夏要珍惜黄河水资源,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
“农田里除了种水稻,还养鱼、养蟹、养鸭子,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园区种植主管张庆华介绍,走农旅融合之路,去年园区收入1880万元,带动100多名农民人均增收3万余元。
贺兰县地处引黄灌区,通过推广应用滴灌喷灌、智能水闸等节水设施和技术,2021年,全县节约农业灌溉用水3110万立方米。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去年底出台《“十四五”用水权管控指标方案》,通过总量控制、指标到县和印制用水权证、搭建交易平台等,形成生产用水有指标、节余指标可交易的机制,以刚性制度实现对水资源使用的刚性约束,力求把宝贵的水资源用在刀刃上。
目前,宁夏引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已超400万亩,占灌区农田一半以上。宁夏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逐步对灌区供水渠道、排水工程等进行标准化改造,“十四五”期间可望节约农业用水5.6亿立方米。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乌黑发亮的煤,可以变身为石油和天然气,也可以变身为洁白的芳纶面料。现代煤化工让煤炭由燃料变为原料的故事,正在银川东部瀚海里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不断演绎。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考察时指出,在我国西部建设这样一个能源化工基地,特别是建设一个目前世界上单体规模最大的煤制油项目,具有战略意义。要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严把技术关、质量关、安全关、环保关,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2016年12月21日,宁东基地煤制油项目试车成功,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项目油品A线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实现煤炭“由黑变白”、资源“由重变轻”的转变,产业成功转型升级。
几天后,让研发团队喜出望外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项目建成投产作出重要指示:“这一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对我国增强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方式的有益探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宁东基地干部职工砥砺奋进,再创佳绩。如今的宁东基地,聚集了一批世界级项目,构建起煤制油、煤基烯烃、精细化工三大产业集群。目前入园企业200余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宁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
2021年,宁夏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新兴动能加快壮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5%,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分别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4.5和4.7个百分点。水电、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4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7%。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全年网上零售额302.8亿元,同比增长46%。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驾车行驶在六盘山下宽阔的柏油路上,乡村田园与青山绿树相映,转过几个弯,杨岭村到了。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固原市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在贫困户马克俊家中,总书记详细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在同村民代表交谈时,村民代表纷纷述说村里这些年在水、电、路、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
“从住房、设施、牛棚到就业、收入、上学、看病、公共服务,总书记问得很仔细,乡亲们心里暖暖的。”马克俊记忆犹新。
在杨岭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日子是通过辛勤劳动得到的。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这几年,杨岭村的肉牛产业风生水起。90后刘建仁从银川来到杨岭村建起肉牛养殖场,去年通过网络平台帮助村民销售优质牛犊1500头。
马克俊把家里的3头牛交给村里的养殖园区托管,每年拿分红。自家老屋翻新后开办了“老马茶馆”,年收入上万元。
“2016年我们村的人均纯收入是6960元,去年底达到12652元,翻了近一番。”杨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杰说,目前全村饲养牛1100头、羊1000多只,年产值3000万元。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宁夏今年投入20亿元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55%。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移民集中安置区发展联农带农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田园、小加工、小商贸、小民宿”等特色庭院经济,确保脱贫群众40%以上的收入来自产业。
6月8日,对于吴忠市红寺堡区弘德村群众来说是特别难忘的一天。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弘德村,在村扶贫车间院内听取了宁夏以及弘德村脱贫攻坚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
“如今,村里发展起肉牛养殖、黄花菜种植等产业,儿子就在附近的肉牛养殖园工作,一家人全年收入9万元。”讲起眼下的好日子,村民刘克瑞笑逐颜开。
“闽宁协作,德化援建”8个大字悬挂在弘德村扶贫车间外墙上方。扶贫车间里,几十名村民正在给包装纸箱安装塑料提手。“现在车间从事技术工种的工人月收入三四千元,计件领取报酬的村民每月也能收入1000元左右。”车间负责人徐玲介绍。
两年过去,弘德村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产业格局不断优化。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万元。
这几年,宁夏加大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今年,宁夏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13条政策措施》提出,全区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70家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72%以上。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担当使命任务,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
(本报记者李增辉、张文、刘峰、禹丽敏、秦瑞杰)
《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26日 第 01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