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走近文物 触摸历史 感知文明

——写在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暨“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

2022年05月18日15:48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走近文物 触摸历史 感知文明

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 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城保护条例》颁布后的第1个“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的主题为“保护中华巨龙,弘扬民族精神”。

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如何更持久地释放博物馆的力量?如何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平台,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如何建立完备长城保护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长城保护工作,全面展示长城文化精神,保护长城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风貌?

让博物馆与公众亲密对话

无论时代如何变幻,充分挖掘藏品内涵,帮助参观者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依然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所在。看一次展览、听一场讲座,也许无法让人在物质上有所收获,但在与文明的交流、与科学的接触中,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有心灵的滋养。

如今,人们置身于风格各异的博物馆内,在精彩纷呈的文物展品中,在光影变幻的生动呈现中,感受文明的诗意,探寻自然的奥秘。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高度,宁夏大力提升博物馆公共服务水平,博物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博物馆75座,其中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38座,行业博物馆23座,非国有博物馆14座。国家一级博物馆2家,国家二级博物馆4家,国家三级博物馆5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一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发展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发展目标。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固原六盘山长征纪念馆、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等8家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约6.8万件/套,实际件数约27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67件/套,三级以上文物11288件/套。

充分发挥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的国有博物馆资源、专业人员优势和“龙头”作用,引导各博物馆结成帮扶对象,在陈列展览、业务交流、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博物馆帮扶方案,确定全区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与市县博物馆帮扶计划,开展对市县级博物馆藏品管理、展陈设计、布展提升和观众服务为内容的一对一帮扶,提升博物馆展览和服务水平。推动馆际交流活动,鼓励各类博物馆互派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并将馆际交流活动情况纳入到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内容,以促进全区博物馆服务水平。探索建立行业专题博物馆有效补助机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免费开放,社会效益显著的行业专题博物馆,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确保服务质量。通过激励机制推动博物馆免费开放,鼓励探索文博、商贸和旅游相结合,走社会化投资、多元化经营的办馆之路。

2021年,宁夏文物局审核并向国家文物局提交审核的博物馆共计69家,比上年增加6家。坚持“推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全区共举办展览55个,其中原创展览25个、推出展览6个、引进展览19个,参观人数160万人次。全区各类博物馆共开展社教活动1162场次,参与人数10万余人次。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2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其中12条为依托革命文物和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打造,“红旗漫卷六盘山”线路成功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固原博物馆“重走长征路 重温革命史”红色主题研学游、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研学体验项目和贺兰山岩画景区“文旅+科普”产业融合的探索3个项目成功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宁夏文物局指导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实施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成近2000件珍贵文物数字化采集、归类和建档工作。自治区博物馆“馆藏西夏铁器本体保护修复项目”“馆藏纸质文物本体保护修改项目”、同心县博物馆“馆藏铁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盐池县博物馆“馆藏漆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年内实施完毕并已结项验收。

传承弘扬长城文化 打造保护利用典范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宁夏成为承担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任务的15个省区之一。

宁夏现存长城资源丰富,境内长城修建始于战国时期的秦国,其后历代多有修筑,现存墙体总长度为1038千米,附属设施1225座,占全国长城资源的4.17%,涉及全区19个县(区)。2019年以来,按照中央关于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统一部署,在自治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规划,精准有力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积极向前推进。

2022年3月12日,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保护规划》,对全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了整体部署,提出建设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重点区段等,明确了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建设分期。《规划》立足宁夏长城资源禀赋现状、保护利用工作实际,围绕突出“万里长城”整体辨识度和中华民族精神标识主题,以加强长城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为主线,共确定了总体要求、空间布局和主体功能分区、重点基础工程、重点区段建设、重点项目产品支撑、保障措施6个章节的内容。《规划》确立了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主导、公众参与6条基本原则。依据诸代长城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凝聚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结合新时代历史使命,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永续传承的重要标志、全球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典范、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中国长城保护与利用的典范。

《规划》结合宁夏长城资源由南到北依次横向带形分布、纵向文化关联的特色,围绕功能分区,构建“一轴、两镇、三单元、四带、六段、十二区、多点”的空间格局,全面展示长城文化景观和文化生态价值。《规划》分别就重点建设的四类主体功能区和五项重点基础工程进行了全面部署。四类主体功能区中,管控保护区涵盖宁夏境内所有长城文化遗产。主题展示区是长城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的主要区域,构建核心展示园、集中展示带、特色展示点的分层次、多元化展示体系。文旅融合区是依托主题展示区及周边历史、生态、文旅等优质资源,在突出长城文化展示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协调推进打造“长城+”“历史”“生态”“长征”“现代”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传统利用区是选取长城沿线“镇城”“卫城”“堡城”“关城”等,以及长城戍边将士后裔居住村落,或者具有长城文化底蕴内涵的城镇(村落),推进以兴武营村、龙泉村、长城村、黄羊古落等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旅游村镇的开发利用,进一步丰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业态。

五项重点基础工程中,保护传承工程主要包括长城重点区段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利用、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普查及“四有”档案建设完善、长城保养维护和监测预警工程建设等内容。研究发掘工程主要包括建设长城文化园,研究挖掘长城文化价值内涵,宣传展示长城历史文化。环境配套工程包括维护长城沿线自然人文风貌,完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构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推动风景复合廊道体系建设。文旅融合工程包括推进文化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长城主题优质景区改造提升、文旅融合示范支撑项目打造等内容。数字再现工程包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官方网站和数字云平台,推动长城资源数字化管理,打造“可阅读长城”精品项目。

截至目前,宁夏已实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16个。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项目3个,争取资金6000万元。同时,实施建设项目清单化管理,完善区、市、县三级项目督导调度机制,全区一盘棋推进项目建设,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四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有效支撑。

保护好伟大长城 守护好文化遗产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是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表。

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长城保护工作进展顺利,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不断加大。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文物局启动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后,宁夏长城保护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宁夏是我国现存长城遗迹较多的省区之一。2006至2012年国家长城资源调查,确认我区境内长城遗迹主要有战国秦长城、宋长城和明长城。可见墙体1038千米,烽燧、墩台、城障、关隘、城堡等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单体建筑设施1225座,是全区现存最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长城的修筑方式以黄土夯筑为主,部分石块垒砌,也有个别的山险墙等。长城遗迹穿越全区19个县(区),宁夏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美称。

宁夏积极推进长城保护“四有”工作,依法划定公布了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在长城周边统一竖立了保护标识碑和保护界桩,建立健全了长城记录档案。完善长城保护区、市县、乡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保护管理机制,明确了长城沿线段落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006年至2012年,国家启动长城资源调查项目,宁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历时5年,记录调查文字420万字,图纸3454幅,照片5872幅,视频1836条,掌握了宁夏长城保护管理的第一手资料。2012年,国家文物局对宁夏长城资源进行了认定,确认长城修建年代为战国秦至明代,总长度1038千米,单体建筑1225座,分布于19个县(区),并按国家长城管理要求,赋予了统一认定编码(长城身份证号码)。

近年来,宁夏已完成长城保护项目投资2600余万元,组织实施完成了明长城银川三关口段、灵武水洞沟段、盐池高平堡段、战国秦长城原州区长城梁段和固原古城(一期)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工程。正在组织实施明长城中卫姚滩段、中宁余丁金沙村段、石嘴山兴民村段、惠农红果子段、红寺堡旧堡、银川五虎墩段、灵武红山堡、战国秦长城彭阳白岔村段、西吉将台段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工程和固原古城(二期)保护修缮工程。

下一步,我区将在保证长城本体不受损害的同时,确保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做到既依法依规、严格保护,又主动作为、服务发展。充分发挥长城在乡村振兴战略、增加地方收入、扩大居民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科学安排新建一批保护状况好、展示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长城参观游览示范区,将一些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和传统旅游景点较近的长城关隘打造成凸显宁夏长城历史文化的经典性人文旅游景点,打好“长城旅游牌”,形成遗产保护与永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全面建立并落实长城保护员制度,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设置长城保护员公益性岗位等做法,聘用长城沿线民众担任长城保护员,负责日常巡查等一线保护任务,做到长城巡查看护经常化。推广盐池县长城认领的做法,探索设立长城保护基金,进一步拓宽经费渠道,引导社会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长城保护。进一步发展壮大民间保护力量,鼓励成立长城学会、长城研究会等民间组织,提高民间长城保护人员的组织化水平。

将长城保护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深入研究、挖掘、阐释长城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传承、弘扬和宣传好长城文化。利用全媒体传播、制作科普宣传片、出版通俗读物等手段,开展长城文化宣讲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长城文化宣传。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长城,把长城作为教学内容,写入乡土教本,纳入课程。长城沿线博物馆将建立长城专题陈列室,加大展示力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长城保护日”和“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积极开展长城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营造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积极参与、自觉保护的良好氛围。

<p></p></p>

银川三关口长城景观。

<p></p></p>

石嘴山归德沟长城景观。

<p></p></p>

宁夏博物馆外景。

<p></p></p>

开展博物馆“六进”活动。

<p></p></p>

固原博物馆——偏口彩陶壶。

<p></p></p>

固原博物馆——朝那铭文铜鼎。

<p></p></p>

宁夏博物馆——石刻胡旋舞墓门。

<p></p></p>

宁夏博物馆——鎏金铜牛。

<p></p></p>

固原博物馆——鎏金银壶。

<p></p></p>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项目评审会。

<p></p></p>

实施长城本体加固保护项目。

<p></p></p>

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长城保护。

<p></p></p>

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

<p></p></p>

博物馆实践教育体验。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