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驻村帮扶薪火 启乡村振兴新程
编者按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宁夏精准选派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亲农民的驻村工作队伍,他们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坚决扛起职责使命,团结带领群众接续奋斗,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文化赋能让村民共沐文明乡风
“自从驻村工作队给村上建了文体广场,每天都有村民在这里跳广场舞、打篮球、运动健身,别提有多热闹了!”5月5日,青铜峡市邵岗镇同乐村村民马瑞林说,遇到有文艺演出或篮球比赛,全村人都来观看,丰富了文化生活。
同乐村属我区“十二五”生态移民异地搬迁安置区,全村现有居民1296户6290人。去年7月,自治区人社厅派驻4名工作队员帮扶以来,先后为该村建起了文体广场,创作了《同乐新村把歌唱》村歌,举办了军民联欢演唱会、农民运动会……点燃了村民参与文体娱乐的热情。
走进同乐村文体广场,演出舞台、文化长廊、篮球场、休息凉亭样样都有,成为茶余饭后最有人气的地方。“去年自治区人社厅和‘金刚钻’红军旅共同筹资20万元,建起了文体广场,供村民打篮球、儿童玩乐、体育健身、广场舞、乐器演奏等之用,有效弥补该村文体活动场地短板。”自治区人社厅二级巡视员马继凯说。
同时,该厅还协调自治区体育局、青铜峡市文体局和住建局等部门配备了8套体育健身器材、10张长条石凳,以便适宜男女老少和满足不同年龄层次需求。为了把该文体广场充分用起来,该驻村工作队还先后举办军民联欢演唱会、文艺演唱会、农民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象棋赛,有效激发了移民创造新生活的内生动力。
“现在有了文体广场,大家搞文化娱乐的劲头很足,而且还有专业老师指导,只要我把家里安顿好了,就会早早过来与大家一起跳广场舞、扭秧歌……”同乐村舞蹈队队长侯素珍说,现在成立了演唱队和舞蹈队,平日里频频受邀到邻村友情出演,大家奔好日子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同时,自治区人社厅筹资15万元安装100盏智能太阳能路灯。该村驻村工作队员和“金刚钻”红军旅文艺骨干石丁羽,深入该村调查村情民意,拜访喜欢唱歌的老者,请他们现场唱民歌、讲故事,经过20多次的反复集体讨论修改,最终创作出《同乐新村把歌唱》村歌。如今这首村歌在村里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激励着村民自立自强,勤劳致富。
“现在到文体广场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同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平说,在文化熏陶和“移风易俗”观念影响下,村里崇尚诚信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勤劳致富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记者 蒲利宏)
谢宾(右一)为困难老党员送学上门宣讲。(图片由银川市委组织部提供)
提升“精气神” 走出振兴路
“上头派来的这个第一书记真接地气,说的想的都在我们心坎上,以后要跟着谢书记一起干,把村里建设得更美丽。”看着村里的变化,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永丰村村民吴占川有感而发。
虽然驻村刚过半年时间,但永丰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宾的足迹已踏遍村里的每一个角落,以形式多样的座谈调研,全面掌握全村基本情况。结合实际提出规划,快速打开工作局面:打造“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引进专业农业开发公司对田、水、路综合规划和土壤检测,为种植作物种类提供科学依据;推行专业农业合作社运营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和提高农民土地流转费用;让村里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为富裕生活奠定坚实基础……桩桩件件,群众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2021年7月以来,银川市统筹选派427名干部奔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战场,聚焦抓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建强村党组织的“指导员”最大效能。
隆源村位于贺兰县西北部,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的生态移民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下派干部杨振雄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从进驻隆源村的第一天起,就深入田间地头对村情民情和产业发展进行充分调研走访,经过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反复讨论思考,创新探索出了以“村党支部牵头,分别成立基层治理、产业项目、纠纷调解、乡风文明、环境卫生五个委员会,分别负责村级产业发展和各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五委共治”工作模式。在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基层组织的生机活力充分彰显,提振了隆源村致富奔小康的精气神。
新民村曾连续两年因为村级组织战斗力不强、村集体经济收入低等原因被灵武市委组织部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进行整顿。银川市发改委下派干部李政达担任新民村驻村第一书记后,主动发挥“桥梁”作用,多次深入党员家中做思想工作,借助灵武市“三亮三定三积分”党员教育管理有效载体,把党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现在新民村党员大会的参会率明显增高,村党支部也通过“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制度有效回应了村民议政参政的积极性。(记者 徐佳敏 见习记者 张璞)
大武口区驻村工作队指导村民发展设施农业。
件件实事办在村民心坎上
家门前的杏树发芽了,5月6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祥河村村民杨青山搬着凳子坐在小树前数新芽,乐呵呵地说起门口变化。
“以前门前建了个小库房,平时也不怎么用,感觉遮住了家的‘脸面’。乡村振兴给了好政策,村里统一拆除了私搭乱建,在门口开辟了绿化带,给大家发了一批免费树苗统一栽植。”杨青山说,家里新栽了9棵果树,过两年挂果了,收获都是自家的。
顺着杨青山家门口宽阔、笔直的村道走四五分钟,就来到祥河村新建的篮球场。吃完晚饭,村民石帆子拨通电话约三五球友一起活动,哪知大家早就在球场等他了。
“球场这块地以前是一片危房,那时村道又细又窄,两边坑坑洼洼。大家不忙的时候想找个平地活动一会儿,只能聚到村口空地上。”打篮球打累了,石帆子和球友们靠在公共健身器材上聊天,“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村里的‘信息中心’,村民在这里‘互通有无’,有务工信息或者新消息都在这里分享。”
“今年,大武口区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等力量,以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发力点,整合资金统筹兼顾抓好软硬环境建设,致力打造美丽乡村田园、文明家园、生活乐园,营造村美人和的生态宜居环境。”大武口区负责人表示,大武口区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隆惠村、富民村、新民社区等6个自治区重点帮扶村(社区)和祥河村、隆惠村、枣香村、果园村、兴民村5个“中心村”建设,实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探索“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市处理”的四级联动垃圾收运处理模式,通过垃圾分类和乡村治理有机融合,增强村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大武口区还指导辖区12个行政村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勾画移风易俗清晰轮廓,及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祥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闫立军说,今年祥河村不断挖掘移民家乡的文化底蕴,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及评比活动,为先进妇女工作者、最美婆婆、最美媳妇颁发证书,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今年,祥河村在继续提升菌菇种植基地的前提下,开拓新的收入项目,扎实有序开展编织袋加工厂建设、食用菌种植、枸杞芽菜种植、基础设施修建完善、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祥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小龙说,依托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里对12座温棚进行盘活提升,规模化种植香菇、平菇、羊肚菌、西红柿、番茄。同时,实施八分沟组污水收集管网及配套污水处理一体化设施建设工程、八分沟道路硬化和亮化等基础设施工程,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记者 朱立杨 见习记者 何娟亮 文/图)
艺术家驻村助推鸣沙村文旅融合。
艺术家进村安“家”助力文旅融合
立夏时节,中卫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国内制埙名家李蕴林在工作室的后花园,修剪刚刚栽植的苦水玫瑰。“过段时间在这里修个小亭子,夏天就可以带着孩子们在亭子里吹奏埙了……”
“国内制埙名家”要来驻村?还要在村里建起工作室,长久住下来?还要免费给村里的孩子做艺术培训?
消息一出,在村里掀起不小波澜。
在村民半信半疑中,驻村第一书记刘巍带着李蕴林推开位于文化广场旁边闲置的空院子,谋划工作室布局。
“窗户边作为工作台,等装修好了,把制埙工具都搬来,到时候就可以吸引游客来这里,体验制埙过程。”李蕴林说。
“李老师艺术工作室装饰要精心做好,为鸣沙村打造‘旅游民宿村’做民宿样板呢。”刘巍说。
今年,鸣沙村驻村工作队推行“艺术家驻村行动”,由村党支部向“艺术大咖”发出邀请,为其提供生活补助、筹建工作室、住宿安排等保障措施,“艺术大咖”同村民一起工作、生活。
李蕴林“驻村”后的第一堂课,就是面向鸣沙村适龄儿童开办免费的埙与陶笛乐器课。“埙与陶笛我都准备了几十个,只等着孩子们前来报名了!”李蕴林说,面向涵盖音乐、书画、传统国学、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免费文化培训,艺术助推文化,文化焕发振兴。
“刘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为我们村文化建设做了不少实事。”村民马德说,近年来,驻村工作队设计了村广场“团结花开”铁艺雕塑、新时代文明实践立牌、乡村旅游导视牌与“鸣沙故事”文艺长廊,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越来越多,氛围越来越好。
“乡村振兴路有千条,对于毗邻沙坡头景区的鸣沙村,文旅融合是重要一条。有了知名艺术家进驻,将进一步丰富人文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刘巍说。
通过“艺术家驻村行动”,鸣沙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动村民懂得如何认知美、欣赏美,进而追求美、创造美。同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育出景美人美乡风文明之魂。(记者 何耐江 文/图)
小岔沟村新貌。
锚定振兴 打出强村富民“组合拳”
“摘帽不摘政策,就是惠民政策继续执行,产业扶持、就医上学、社会保障等惠民措施继续跟进。”5月8日,固原市总工会派驻彭阳县古城镇小岔沟村第一书记刘建福,进村入户宣传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把政策向群众讲明白,帮助群众确定发展方向,是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2021年7月,有着扶贫工作经验的刘建福主动请缨到小岔沟村从事驻村帮扶工作。小岔沟村位于两山之间一道峡谷里,青彭高速穿村而过,紧靠福银高速,拥有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
驻村以来,刘建福走访调研,与村“两委”密切配合,围绕农民持续增收、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党建指导员、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脱贫致富帮扶员作用,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多措并举助力打造新农村。
刘建福组织小岔沟村35名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帮助群众发展富民增收产业。抓住春季和夏季务工机遇,稳定转移劳动力450人以上,实现收入850万元。
立足小岔沟村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发展种植和养殖业。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暖棚、青贮池,推广高档优质肉牛,在全村共培育牛羊养殖户37户,肉牛饲养量300多头,肉羊饲养量700多只,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作为驻村帮扶负责人,刘建福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首位,对全村脱贫人口进行常态化监测,落实低保户、高龄人群、残疾人、五保户政策待遇,确保受灾补助、大病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困难临时救助及时发放到位。
驻村以来,刘建福筹措资金13万元,为小岔沟村2021年考入大学的7名大学新生每人发放2000元助学金,硬化村民活动广场,为村文化活动室购置音响等设备,配备办公用品,购置疫情防控物资。
“现在正对2.16公里村巷道路硬化,预计到7月中旬完工。”针对小岔沟村73户居民出行问题,刘建福向有关部门申请建设项目。为把小岔沟村打造成美丽宜居乡村,刘建福积极协调安装太阳能路灯,带动村民在房前屋后、道路两边栽种树木,让小山村的夜晚亮起来、美起来,又协调解决公交车从海口村延伸至彭阳县火车站,方便村民出行。(记者 剡文鑫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