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人民日報看寧夏

寧夏賀蘭縣:科技挑大梁 高產質更優

記者 徐元鋒 張 文
2024年02月20日09:3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春節前后仍一派農忙景象。每天都有成噸的蔬果、水產等農產品,從這裡流向全國的農貿市場。

在常信鄉於祥村的連棟溫棚內,點點紅色傳遞著新春的喜慶——上萬株草莓實現立體式栽種,電動升降裝置控制草莓槽上下移動或傾斜,以達到最佳光照效果。

“這是雙拱雙膜越冬溫棚,每棟佔地22畝,一棟棚的年產值能達到兩三百萬元,日常管理隻需要3名工人。”溫棚負責人張紅花介紹,每棟溫棚內都布置了大量的傳感器,遮陽、噴霧降溫、加熱和水肥一體等由計算機通過物聯網進行自動化控制。

農業自動化,生產更高效。在賀蘭縣,這樣的溫棚實現了優質農產品的高產出,同時還解決了傳統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在習崗鎮新平村,養殖負責人遲宏偉介紹,一個水池能養2500多斤鱸魚,養殖密度是傳統魚塘的10倍。“幾乎每天都有餐館和酒店來這裡拉魚,我們是無污染養殖,大家吃得放心!”

高密度養殖,還能保持魚群活力,訣竅在於水質的適時淨化。“養魚廢水又臭又臟,容易造成農業污染。”遲宏偉說,廢水被引到旁邊的草莓溫棚進行淨化,“水中的魚糞等成為草莓的生長肥料,魚果共生,節水、防污、養殖成本低,一舉三得!”

溫棚投資高,大多由村集體、農業企業建設運營,並以分紅等形式讓村民共享產業紅利。在立崗鎮民樂村,村辦企業吸納149戶村民參與辣椒種植,戶均增收6萬余元,帶動500多名村民就業。

查水質、看魚苗、核對生長數據……在洪廣鎮高渠村的溫棚魚塘,來自珠江水產研究所的研究員李勝杰正在翻看寫得密密麻麻的記錄本。2019年,賀蘭縣當地農企慕名找到遠在廣東的李勝杰,邀請他實地指導商品魚養殖管理、病害防控等技術。4年多來,李勝杰帶著團隊多次奔赴賀蘭縣,讓一項項漁業科研成果在這裡落地,成為助農增收的技術應用。

近年來,賀蘭縣大力引智,讓鄉村產業發展始終跟隨前沿技術的腳步。賀蘭縣科技局項目辦主任張曉燕介紹,近5年,賀蘭縣累計培育、引進農業尖端科技人才、青年骨干超過6000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1%。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20日 第 07 版)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