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理工小白”探訪寧夏煤業公司400萬噸“煤制油”項目
前不久,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公司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團隊榮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稱號的消息讓小編眼前一亮。
煤制油項目裝置夜景。寧煤公司供圖
這是個什麼隊伍?做了什麼?出於對項目的好奇,我聯系了寧夏煤業公司,打算去一探究竟。
跟著導航,向寧東煤制油化工基地奔去,原本40多分鐘的路程因為下雪開了一個多小時,越接近目的地,雪越大。煤制油基地相關人員告訴我,最近寧東地區降雪比銀川多,為了確保裝置連續運行,大家都“以雪為令”吃住在廠裡。
進入寧東地界,道路兩旁隨處可見彎彎曲曲的管道,抬眼望,粗細高低不同的煙囪冒著白煙,廠房鱗次櫛比,一幅“工業帝國”畫卷呈現眼前,不由讓人心生敬畏和感嘆,也讓我這個“理工小白”對接下來的採訪忐忑不已。
果然,在展廳裡看完煤制油的宣傳片,聽了講解人員對項目的大致介紹后,我腦子還是一片空白,隻感覺這個項目很牛,隻知道烏漆嘛黑的煤炭經過寧煤公司這群有技術、肯干事的人的不懈努力,變成了油。
煤制油項目產出的部分產品。寧煤公司供圖
為了讓我們了解的更清楚,寧煤公司安排了座談會,請來了各各分管項目的負責人一一介紹相關情況。
寧煤煤制油分公司總工程師楊佔奇介紹,此次受表彰的400萬噸/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團隊共有成員13人,他便是其中一名。團隊主要依托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項目開展各項工作。他說,早在1999年,寧煤就開始煤制油項目的前期工作,與國外大公司開展了長達十余年的談判,未能成功。
“沒掌握技術之前,要看外國人的臉色吃飯,賣給我們的設備高出市場價很多,設備出故障了,得請他們安排專人來修,費用很高,還不許我們在旁邊看,就是怕我們掌握了這項技術。”煤制油分公司空分廠副總工程師李登桐想起當時的情形,憤憤不平。
這些“卡脖子”難題激發了寧煤人走自主研發的路。2004年國家發改委以項目招投標的方式確定由寧夏煤業集團承建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2013年9月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隨即開工建設。項目建設分別經歷了2013設計採購年、2014土建施工年、2015工程安裝年和2016生產試車年等四個階段。
2014年11月,首台“神寧爐”吊裝成功。“神寧爐”干煤粉氣化技術研發應用是400萬噸/年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中37項重大技術、裝備及材料的國產化任務之一。作為目前世界上單套投資規模最大、裝置最大、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間接液化示范項目,項目國產化率達到98.5%,有力帶動提升了國家裝備制造業的整體水平。
煤制油項目夜間裝置。寧煤公司供圖
“項目現場干勁兒十足,國內60余家頂級工程公司、監理單位、800余家供貨商和數萬名參建者歷時39個月完成了國內外認為需要60個月才能建成的超級工程,是迄今為止全球煤化工行業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項目,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時至今日,回想起當時的場景,楊佔奇仍難掩激動。
如今,歷經2020年、2023年兩次大檢修,煤制油項目運行邁向了高質量,已連續三年突破400萬噸大關。該項目的“安全、穩定、清潔”運行標志著我國徹底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制油技術,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新貢獻。
不知不覺,已到傍晚,趁著雪停,打道回府。一天採訪下來,對煤制油項目的發展歷程有了簡單認識,但又發現越聊內容越多,想把整個煤制油項目搞清楚,還得下大工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