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海揚水工程:揚水上山潤旱塬
中寧縣枸杞紅了,一大批果農正在枸杞地裡採摘枸杞﹔
同心縣丁塘鎮楊塘村的小麥黃了,即將開鐮﹔
海原縣高崖鄉聯合村的西瓜個大飽滿,迎來豐收﹔
原州區三營鎮甘溝村的土豆墒情良好,預計八月底收獲﹔
注入黃河水的南坪水庫,為周邊鄉鎮40余萬人解決了飲水問題……
這一切得益於一個工程——寧夏固海揚水工程。
固海揚水工程,是國家級大型電力提灌工程,是寧夏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公益性生態扶貧揚黃灌溉工程。從1975年至2003年,寧夏固海揚水工程先后修建了同心系統、固海系統和固海擴灌系統,近年來,寧夏對工程的老化進行更新改造。
泉眼山泵站。人民網記者 穆國虎攝
該工程受益區域為吳忠市同心縣、紅寺堡區,中衛市沙坡頭區、中寧縣、海原縣,固原市原州區等3市6縣(區)共16個鄉鎮,為161.79萬畝農田和120多萬人及70多萬頭大家畜提供了生命之水、生態之水、幸福之水。
據《寧夏回族自治區固海揚水工程志》記載,寧夏南部山區,干旱少雨,水資源匱乏,嚴重制約著當地工農業生產發展。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寧夏給出的答案是揚水山上,實施固海揚水工程。四十多年間,黃河水源源不斷地通過三個系統的29級泵站提升,送到了老百姓的田間地頭、流到了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如今,在清水河兩岸的良田裡,小麥、玉米、土豆、西瓜、冷涼蔬菜、枸杞等,已經迎來豐收季。
固海灌區金黃的小麥。人民網記者 穆國虎攝
同心縣丁塘鎮楊塘村是同心揚水工程灌區,是受益於黃河水較早的地區之一。“我們村的地、人、環境,都因黃河水,發生了改變。”楊塘村黨支部書記楊虎說,揚黃水不僅帶來農作物的豐收,還給當地老百姓增收致富帶來了希望,“我們要用好這渠水,以種植業為基礎,帶動養殖業發展。”
海原縣高崖鄉地處固海揚水工程灌區。“有水,才有未來。”海原縣高崖鄉聯合村黨支部書記黃吉平坦言,通上黃河水后,老百姓的人飲、種植等方面的水有了保障,產業發展有了后勁。
有了水的高崖鄉聯合村,小麥逐年增產,大多數地方小麥畝產達到800斤,有的地方小麥畝產超過千斤。實施了節水灌溉的西瓜地,西瓜大又圓。“正是因為這一渠黃河水,清水河兩岸的百萬畝旱田變水田,清水河灌區變成了糧食產區。”黃吉平說。
原州區三營鎮甘溝村,土豆墒情良好。“通過高效節水灌溉,雪川公司的土豆種植基地灌溉用水得到了保障。”原州區南城拐子泵站站長馬強說,固海擴灌揚水工程將黃河水從黃河岸邊的泉眼山泵站送到了170公裡外的原州區三營鎮,為當地老百姓增收提供了保障。
甘溝村的馬鈴薯種植基地。人民網記者 穆國虎攝
位於海原縣七營鎮的南坪水庫,為注人式水庫。該工程2008年8月開工建設,從固海擴灌十干渠取水,工程建設總投資5000萬元,2009年5月建成投入運行,供水范圍涉及海興開發區、海原縣城及三河、李旺、七營、高崖、甘城和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頭營、彭堡等鄉鎮,受益人口約43萬人。
2022年7月,開工新建的海原縣西安供水工程,從固海揚水工程六干渠取水,將向海原縣關橋、西安、海城、賈塘4個鄉鎮23個行政村的6.5萬余人送去幸福水,緩解了當地老百姓的用水難。
“‘揚水上山,造福於民’的固海揚水工程,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寧夏固海揚水管理處副處長張印說,40余年來,揚黃水改變了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寧夏中南部地區老百姓的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
“水利水利,有水,才有利。”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甘溝村村民田志正說,有了黃河水,庄稼豐收了,大家正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努力奮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