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陪診師”:讓孤獨患者有依靠
陪診師微微(左一)正在向患者叮囑用藥事項。
你聽說過職業陪診師嗎?陪診師,顧名思義就是陪著患者去看病的人,主要服務包括陪人看病、替人取藥、幫人問診等。
近年來,陪診師這一新興職業在銀川市悄然興起。他們扮演著臨時家屬的角色,全程陪護不熟悉看病流程或行動不便的患者就診。顧客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子女陪伴的老年人,而負責“買單”的往往是身在異地的子女,他們幫父母在網上下單,遠程訂購所需服務,以此消減父母看病時的孤獨和不便。也有帶娃的媽媽和一些年輕人嘗鮮,體驗這種服務。這是一份怎樣的職業,哪些人需要花錢請人陪著去看病,陪診師又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新型職業面臨哪些新問題?近日,記者圍繞這些問題,探訪了陪診師的工作日常,了解他們背后的故事。
患者的“臨時家屬”
5月11日16時,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心理衛生中心,陪診師微微(化名)提前兩小時到醫院排隊取號。當天下午,她陪診的是52歲的趙阿姨。趙阿姨去年被診斷出抑郁症,兒女不在身邊,為了不讓孩子擔心,便委托微微陪診。
在就診室門口排隊等候間隙,見阿姨有點忐忑。“阿姨別緊張,這次明顯看到您心情好多了,前幾個階段咱都把藥按時吃了,這次一定沒問題。”微微安撫道。
很快,便輪到了趙阿姨就診。就診期間,面對醫生的詢問,微微對趙阿姨的症狀病史能做到細致補充、對答如流。醫生開了檢查單,有的檢查在樓上,有的在樓下,每項檢查都需要在不同分診台確認、排隊等候。微微對檢查流程很熟悉,哪項檢查時間長、要先去排隊,哪項可以隨到隨檢、放在最后,她心中有數。迅速安排好順序,微微帶著趙阿姨穿梭於醫院的不同樓層,完成檢查、取結果。
趙阿姨這次病情有了明顯好轉。她說,自己年紀大了,不熟悉這些流程,如果不是有人幫忙,一上午不可能完成所有檢查。醫生診斷后,微微詳細記下醫生的建議和用藥劑量,並把每種藥的服用方法用便利貼寫好,一同放在袋子裡交給趙阿姨。陪診服務結束后,微微為趙阿姨約好車,把她安全送到家中。
在成為陪診師之前,微微是一名會計。去年自己做了個小手術,當時丈夫在外地出差,身邊沒人照顧。打著吊針繳費以及做手術無人簽字的辛酸讓她至今難忘。“要是有個人能陪我看病就好了。”微微在網上搜索發現,一、二線城市陪診師興起已有兩三年了,但在銀川還不多見。后來,她偶然結識到了一位在廣州從事陪診師工作的朋友,在朋友建議下,她辭去會計工作,加入了陪診師隊伍。
“剛開始自己一個人干,平時會將陪診日常做成視頻發布在抖音上,慢慢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我了。”微微發現,找她陪診看病的有老年人、孕婦、殘障人士,還有很多異地就醫的患者,年輕群體也不在少數。微微告訴記者,目前陪診服務半天收費198元,超時1小時58元,全天298元,大部分患者還是可以接受。
“每次就診前,我會先對患者的過往病情、有無慢性病、遺傳病等情況詳細了解,並與患者簽訂免責協議,避免在陪同就診時出現意外權責無法劃分的情況。”微微介紹,其實陪診師就是充當患者的臨時家屬,目前這方面的需求還是挺大的。今年2月,她還注冊成立了自己的家政服務公司,服務內容包括陪同就診、代辦繳費、住院陪護等服務,現在團隊已經有11名成員。
這不僅僅是一份工作
做陪診師快一年時間,微微收獲了太多溫暖與感動,她也在一次次的陪診中堅定了自己的追求。“去年12月,我接到了一名白血病患者的陪診訂單。當時已是凌晨12點多了,她急需到醫院輸血小板。接單后,我和同伴立即驅車前往她家,隨后又帶她去急診科、辦理住院。在她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都是由我在陪診。”微微說,從那時起,她不僅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也體會到這份職業存在的意義。
還有一次大年三十,一位獨居大爺感冒頭暈,由於身邊沒人帶他去醫院,便打電話找到微微。到醫院拍片子、辦理住院、輸液,一直忙到大半夜。“多虧了你在,我才能得到及時救治。”大爺就診后感激地說。
對於很多陪診師來說,這其實並不僅僅是一份工作。微微說:“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留在家鄉的父母如何就醫,成為很多人的難題。”她經常在醫院看到讓人心酸的場景,有的是老夫妻倆作伴,也有很多老人獨自就醫。他們不熟悉電子設備,也不會網上挂號,經常迷茫地在人來人往的醫院大廳裡徘徊。能夠通過自己的工作,設身處地地幫助病人,讓她感到非常充實。
除了本地陪診服務,一些外地患者也是他們的主要服務對象。李先生是來自內蒙古的一位患者,由於在外地,有些檢查預約了不能當天做,請陪診師幫忙提前約好,到時直接來做檢查,節約就診時間的同時,也節省了食宿等開支,降低了就醫成本,這是外地患者找陪診師的主要原因。
為了更好地給患者提供服務,微微坦言,自己剛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下了不少笨功夫。比如陪同患者去一個不熟悉的醫院,她都會提前跑一趟,了解開診時間、挂號數量、檢查注意事項等,還會摸清每個科室、檢查室、繳費處的位置。現在,她幾乎對銀川大大小小的醫院如數家珍。為了幫助患者更高效地預約診療,她在陪診之余還會每天關注各大醫院的動態,了解各大醫院醫生的專長及醫保政策。
在陪診過程中,安撫患者的情緒也是陪診師們的重點工作。“病人往往是很脆弱的,獨自看病的老人更是倍感孤獨。”微微說,在就診等待的過程中,她一般都會和病人聊天,幫助他們放鬆心情,日常陪診也會通過接送服務,緩解患者就診的孤獨感。目前她正在學習心理知識,希望通過陪診短暫的相處,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讓他們卸下心理包袱,安心就診。
陪診行業亟需行業規范
微微是銀川最早從事陪診師工作的,讓她感到困惑的是,目前該職業還沒有納入官方職業,尋找官方支持和行業認同成為她迫切的願望。“很多人提起陪診師,第一反應會跟黃牛、醫托聯系到一起,這讓很多真正的陪診師有苦難言。”不可否認的是,行業目前還處於初始發展期,或多或少會存在各種問題。
“兩三百元的陪診費,就這麼交給一個陌生人,他要是糊弄我,我該找誰呢?”在採訪中,一位用戶向記者說出了自己對購買陪診服務的擔心。
記者調查發現,陪診師行業的准入門檻並不高。一些平台招聘的陪診師不需要醫學專業知識,隻需熟悉相關醫院以及就診流程便能上手,部分陪診平台的注冊陪診師甚至經過不到1周的培訓即可上崗。陪診服務收費也因城市而異,北京、上海等地的陪診服務收費半天在300元至500元不等,銀川陪診服務半天的價格普遍在200元左右,如有住院陪護、代問診等服務費另算。
在寧夏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分院病房,家屬陳琳正在照顧病床上的丈夫。她直言,剛接觸陪診師時不免起疑心:“我沒怎麼念過書,做各種檢查經常弄得我暈頭轉向,也不知道咋預約,在大廳裡遇見個陪診的,還擔心他是騙子。”
對於陪診師而言,如何與患者建立信任是他們面臨的一大難關。微微認為,作為一名職業陪診師,自己的本心不能丟,這是她一直堅守的原則。微微告訴記者,她的客戶主要是靠熟人推薦,自己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分享日常也能吸引一些客戶,子女幫父母下單的佔大多數,還有外地來的患者,以及獨自打拼的年輕人。“接觸下來,年輕人思想新、好說話,最容易溝通和建立信任。”
上海市海華永泰(銀川)律師事務所彭蘭分析,目前陪診師與患者的交易多為私下交易,交易安全性無法保障,如果患者在就診期間遇到騙取醫藥費用、誘導消費等,一旦沒有留存相關証據,患者的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此外,需要陪診服務的多為老年人,盡管現在大部分陪診師會與患者提前簽訂免責協議,與患者約定就診相關的權責劃分,但是老年人是否能夠明確知曉其中的含義是存疑的。
業內人士稱,銀川目前從事陪診服務的大概有30余人,但大部分陪診服務以個人名義開展,正規注冊公司佔比較少。陪診費用如何收取、行業准入門檻如何界定都未形成標准。律師建議,如確需陪診服務的,最好與有正規資質的公司簽訂協議,這樣在各方面都有保障,出現問題也能追蹤。另外,在陪診過程中,患者還要防止個人身份信息、疾病信息被泄露,保護自己的隱私和財產安全。(見習記者 張 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