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德保護傳統村落激發非遺“活態”傳承

5月20日,北方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90多名師生,來到中國傳統村落——隆德縣溫堡鄉楊坡村開展研學活動,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楊氏彩塑基地參觀學習,楊氏泥塑第五代傳承人楊佳年現場為學生講解泥彩塑制作工藝。
今年3月,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公布,楊坡村名列其中。截至目前,隆德縣城關鎮紅崖村、楊家店村,奠安鄉梁堡村,陳靳鄉新和村,溫堡鄉楊坡村,鳳嶺鄉於河村、齊岔村7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鳳嶺鄉李士村入選自治區傳統村落名錄。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目錄100多個項目中,隆德書法、繪畫、剪紙、泥塑、篆刻等民間民俗文化涉及50多個,其中楊氏泥塑、高台馬社火、魏氏磚雕、剪紙、民間繪畫被列入國家級非遺代表作名錄。
“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民宿、農家樂、文旅產品、引客入隆、產品營銷等10大類31個小項目發展。”隆德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冶文軍介紹,2018年以來,累計爭取各類資金8200萬元,用於傳統村落保護、傳承和發展。
隆德縣設立專項資金、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多維度開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以傳統村落為基礎,創新傳統建筑保護和活化利用方式,探索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發展模式,先后建成楊坡村楊氏泥塑、於河村魏氏磚雕、新和村馬社火和上梁老街4個文化主題村,其他傳統村落根據村庄特色優勢,相繼打造符合自身條件和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主題村落,形成“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示范點。
“通過保護利用發展,使傳統村落成為體驗鄉土風情、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農耕生產、記住鄉音鄉愁的絕佳去處,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冶文軍介紹。2022年該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36.8萬人次,實現文化旅游社會總收入4.45億元。其中,8個傳統村落接待游客共計52萬人次。(記者 剡文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