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川丨“警網融合”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米”

近年來,銀川市公安局積極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傾心服務群眾,打造共建共治共識共享的“平安共同體”。2022年,銀川市各級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面對新時代“新考題”,在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助推法治營商環境、護航平安校園建設等方面扎實作為,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銀川市刑事案件、八類案件、盜竊案件、電詐案件同比分別下降34.05、16.40%、34.83%和42.34%,群眾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平安已成為銀川最靚麗的底色。
“公安南梁派出所,為民解憂付出多。事無巨細面面到,廢寢忘食苦作樂。”一首小詩,道出了群眾對公安工作的認可,也反映了社區民警輔警熱情為民服務的點滴日常。
社區民警與胡先生聊天截圖。盈北社區警務室供圖
“區殘聯已經送來飲水機了,衷心感謝。”家住銀川市西夏區興洲雅居的胡先生去年年底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
胡先生是一位肢體有殘疾的孤寡老人,也是盈北社區警務室的重點關注對象。“我們平時也會去胡先生家裡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畢竟年紀大了,身體又不方便。”盈北社區警務室民警關雅楠回憶道,去年疫情期間,民警發現有一天胡先生沒來做核酸,隨后聯系了社區網格員一起到胡先生家中詢問情況,發現他拉肚子導致脫水,身體沒有一點力氣,他們立刻為胡先生買藥、燒水,還幫他打掃了家裡的衛生,等到胡先生好轉后才離去。
“太謝謝你們了,又給我燒水,又給我拖地,太感謝了。”離開后,民警又接到了胡先生發來的微信。后來警務室民警把這一情況反映給了區裡的民政部門,工作人員在核實了有關情況后,便為胡先生送去了飲水機。
民警時時刻刻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間,群眾也越來越信任她們、依賴她們。今天蘇阿姨送油餅、明天李阿姨送水果,看到她們沒時間帶孩子,楊阿姨主動幫忙帶孩子,看到有時因忙工作錯過飯點,轄區群眾“搶著”邀請她們回家吃飯……一個三人的小小警務室,每天都上演警民一家親的感人故事。
2022年,銀川市公安局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立足矛盾化解、要素管控、處警辦案、群眾工作和感知發現五個方面的能力提升,積極探索推行“警格+網格”社會治理模式,科學劃定網格、警格,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警務室(站),將保安員、物管員、樓棟長、治安積極分子等社會綜治力量納入治理體系,構建由黨委政法委牽頭領導,公安機關主導推進,各職能部門與街道(社區)聯動協作,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警網融合”工作體系。“之前有居民來報警時說在路口丟了東西,我們通過監控鎖定了撿到東西的群眾,我們將照片發到社區群裡,通過網格員很快就找到了。”關雅楠說,警力是有限的,群眾的力量是無限的,因為網格員經常要入戶,她們對每戶的情況都是了解的,“警網”融合讓一件件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急難愁盼”事得到解決。
“通過布網定責‘一網整合’、搭建平台‘一網聯動’、社區警務‘一網融入’,打破公安與社區行政壁壘,激發基層治理‘最強戰力’,全面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治理體系,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形成‘小網格、大治理’工作格局。”銀川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說。
民警幫助社區居民猜燈謎,了解反詐知識。盈北社區警務室供圖
社區民警扎根社會最基層、最前沿,每日穿梭於轄區大街小巷,群眾的大小事,都是他們的操心事。為了提高轄區群眾的反詐意識,盈北社區警務室摒棄以往枯燥的說教,元宵節期間,將反詐知識編成燈謎,邀請群眾積極參與。
目前,銀川市57個戶籍派出所作為融合建設主責單位,充分發揮362名社區民警“兩委”班子作用,主動協調社區(街道)等基層組織、部門共同推進融合建設,充分挖掘和調動派出所民輔警、網格員等綜治力量積極參與信息採集、摸排走訪、聯動巡邏、矛盾調處等工作,切實將警務網格和綜治網格打造成為感知風險、消除隱患、服務群眾、保障穩定的“前沿陣地”和“第一觸角”,助力打牢市域社會治理根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