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寧夏二十一景︱六朝長城:走進寧夏古長城 追憶塞外烽煙

2023年01月17日11:22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寧夏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這裡自古為我國北部邊防前線和邊塞要地,有“關中屏障,河隴咽喉”之稱,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戰國起,到秦、漢、隋、宋、明六個朝代,都曾在寧夏規模不等地修筑過長城。寧夏境內長城遺址遍布寧夏5個市19個縣(市、區),總長度達1500多公裡,可見城牆約為1038公裡,附屬設施城堡、烽燧、關隘、品字形窖等1225個,佔全國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04個縣長城資源總量的5%左右。有“長城博物館”之稱。戰國秦長城原州區段和明長城永寧縣三關口段、青銅峽北岔口段、鹽池縣“頭道邊”段為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

明長城大武口韭菜溝段。寧夏文旅廳供圖

寧夏還是長城和長征結合的地方,毛澤東主席帶領紅軍沿長城翻越六盤山,留下了輝煌詩篇《清平樂·六盤山》,其中“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邁情懷,已經成為了寧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寧夏的長城是歷史的見証,曾經的烽火狼煙早已消散於歷史深處,而歷史締造的蒼涼雄偉之感卻依然匯聚於長城內外,仰望一磚一石,渾厚與滄桑交織。

銀川三關口。孫國才攝

位於寧夏固原市境內的戰國時期秦國長城,是最早的長城之一,戰國秦長城遺址於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戰國秦長城在修筑的過程中就地取土,一律以黃土夯筑而成,而其採用復線修筑設防,亦為全國罕見。

鹽池長城關。寧夏文旅廳供圖

寧夏鹽池縣素有“露天長城博物館”之稱,綿延259公裡的隋、明長城勾勒出鹽池的過往與今生,“頭道邊”“二道邊”兩道長城並駕齊驅的場景國內罕見,這些堅守了幾百年的邊牆見証著世間的滄桑、歲月的變遷。在長城邊駕車縱橫馳騁、徒步挑戰,與心靈來一次對話。

在寧夏,雄渾壯闊的長城與塞上風光融為一體。在長城邊露營,看塞外風光,賞長城星河,嘗鹽池灘羊肉和賀蘭山東麓葡萄美酒,追憶塞外烽煙,這就是向往的詩和遠方。

六朝長城旅游攻略

一、交通攻略

乘坐高鐵、火車、飛機或自駕均可到達銀川市,沿途交通標識明晰,可乘坐出租車、自駕等方式一路順暢抵達。

二、旅游攻略

1.戰國秦長城原州區段:位於固原市原州區內,原州區戰國秦長城長74.2公裡,現存牆體38.4公裡,整體保存較好,特別是固原市區北側長城梁上近12公裡的一段土筑牆體保存狀況特別完整,長城防御體系要素齊全,牆體高大、墩台密集、壕溝完整,是現存戰國秦長城的精華所在。2020年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全國長城重點段落。

2.明長城永寧縣三關口段:三關口,位於今寧夏永寧縣西北,是賀蘭山沿線貫穿山體並連接山體兩側的重要山口之一。明代曾在此口內修葺、增筑三道關隘,故俗稱三關口,是進入阿拉善高原的重要關隘之一,也是明代守衛寧夏府城“四險〝之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青銅峽北岔口段長城:位於青銅峽市以西約40公裡處的賀蘭山南麓的營子山,呈南北走向,西臨內蒙古自治區,南起廣武鄉蘆溝湖,北至邵崗鎮磨石口,全長68公裡,是迄今寧夏境內明代長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俗稱寧夏的八達嶺。在北岔口北側的營子山上坐落著兩道石砌、土筑長城縱橫交錯,依山勢走向,蜿蜒盤旋於高山峻嶺之上,起伏於山谷之中。

4. 鹽池古長城:

鹽池古長城位於吳忠市鹽池縣,佔地1598畝,以長城、古城為核心,其中明長城鹽池縣“頭道邊”段為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這裡銘刻著時代的變遷,目睹著歷代古長城的雄偉,成為寧夏一處極好的文化旅游勝地。

線路:興武營古城→鹽池明長城遺址公園(沿線有英雄堡、八步戰台、安定堡、長城驛道、高平堡等景點)→寧夏長城博覽館→鹽州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包括長城關、九曲民俗文化園、夜游項目等景點)→花馬池古城(包括朔方書院、古城商業街區、鹽池縣解放遺址等景點)→張家場古城遺址。

第一站:興武營古城。位於鹽池縣高沙窩鎮興武營村,全稱“興武營守御千戶所”,建於明代正統九年(1444年),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呈長方形,南北長565米,東西寬478米,牆體基寬12米,殘高9米。四隅有角台,南、西牆體辟門,置瓮城,古城牆體外側每隔90米置一馬面,南瓮城外百米處有一古井,名曰“馬踏井”。興武營古城緊臨明長城,往西15公裡是毛卜喇古城,城名為蒙古語,意為苦澀的泉水,這裡草原與沙海交相輝映,散養的灘羊、灘雞遠近聞名,鹽池灘羊肉更是登上了國宴。游覽用時:90分鐘。

第二站:鹽池明長城遺址公園。 古代的鹽池地處北方邊陲,戰略地位重要,歷代王朝為鞏固邊防,在這裡修筑了多條長城。鹽池共有四條,其中明代長城三條,分別建造於明成化十年,明泓治十五年,明嘉靖十年,總長度為181公裡,沿長城30裡一堡,60裡一城,排列規整,布局合理,古城堡、烽火、敵台等附屬設施密集。另一條為隋長城,筑於隋開皇五年(585年)長78公裡,隋長城遺跡在全國已十分罕覓,鹽池這段顯得尤為珍貴。因此,鹽池有“露天長城博物館”之譽。2013年鹽池縣委、縣政府在高沙窩鎮二步坑村建設明長城遺址公園入口標志。沿明長城頭道邊旅游道往東行駛重要景點依次有英雄堡、八步戰台、安定堡、長城驛道、高平堡等。游覽用時:150分鐘。

第三站:寧夏長城博物館。坐落於長城關城樓下,有東、西兩個展廳,西大廳為中國歷代長城文化展廳,東大廳為花馬池明長城文化展廳,較為系統地展示了春秋戰國長城、秦始皇時期的防胡大塹,絲路雄關—西漢長城,北魏、北齊、北周長城,隋長城,遼金長城以及長城著名關隘勝跡、長城及其附屬設施、長城武備、長城文化等內容,其主題為長城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驕傲。游覽用時:60分鐘。

第四站:鹽州古城歷史文化旅游區。位於鹽池縣城北部,主要由長城關、“九曲”民俗文化園組成,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長城關上建有關樓,高聳雄壯。上書“深溝高壘”“朔方天塹”“北門鎖鑰”“防胡大塹”等字。下設暗門,門外設市場。長城關是明萬裡長城二百多座雄關中唯一以長城命名的關隘,長城關與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大同關等同為明代長城上的重要關隘,長城外是明代所建塞北歷史名城,古朴而靜謐。2016年重建,南有飲馬湖、北沿長城有7.4公裡長的飲馬河,直至德勝東水庫,為寧夏再生水資源利用的成功示范典型案例予以推廣。“九曲”民俗文化園,位於長城關西北邊100米處,佔地面積19.09畝,又稱九曲黃河燈陣、九曲黃河龍門陣,為七星柱、烽火台、九曲陣、牌坊宮門和影壁及燈杆雕塑以及外圍附屬工程五個部分,展現古老的黃河文明、悠久的邊塞文化、獨特的民俗風情。游九曲項目入選“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游覽用時:150分鐘。

第五站:花馬池古城。花馬池城牆高三丈五尺,周回七裡三分。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東、北二門,上有樓。東瓮城門南開名永寧,南瓮城門東開名廣惠,北瓮城門東開名威勝。城以鼓樓為中軸,分東西、南北兩條主要街道。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花馬池城,東西牆長1100米,南北牆長1050米,底厚10米,頂厚6.5米,高10米,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鹽池縣。今日修復有花馬池城牆,恢復修建了瓮城、魁星樓、城樓、箭樓、角樓等,再現了花馬古城風姿舊貌。古城有明朔方書院遺址、古城商業街區、鹽池縣解放遺址、革命歷史紀念園、春雪文化產業園、灘羊公園等景點。游覽用時:180分鐘。

第六站:張家場古城遺址。位於鹽池縣城西北15公裡張記場自然村,有內外兩個城址及千余座古墓群,總佔地面積為96萬平方米(1441畝),是考古中極為難得的樣本,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城及附近地區先后出土秦漢時期的貨幣千余公斤,出土銅制、石質、骨制印章數百枚,更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批銘文磚、大板瓦、筒瓦、瓦當、陶水管等城市建筑材料,說明張家場古城在秦漢時期已具有較為完備的城市功能。該城址在秦漢城邑中處於核心地位,是目前寧夏乃至鄂爾多斯台地保存最為完好,存在時間最長的秦漢古城之一,為研究秦漢時期北方城市布局、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以及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游覽用時:60分鐘。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