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變廢為寶 銀川積極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

2022年08月10日14:37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銀川8月10日電 (劉峰、實習生 馬靈慧)垃圾分類的根本意義就是源頭減量,銀川市市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好垃圾分類才能將資源更加有效的利用,才能減少垃圾的產生。

人人參與給垃圾“瘦身”

銀川市每天產生垃圾約1500噸左右,進入夏季后,垃圾產生量逐月上升,最終,今年的峰值達到了日產2200多噸。

銀川榮潔生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夏季產生的垃圾有近六成都是瓜果蔬皮,這部分濕垃圾的含水量極高,沒有經過分類,即使送到垃圾焚燒發電廠也很難進行焚燒,大大降低了垃圾處理的效率。”

垃圾產生的潮汐現象非常明顯,市政部門在推行垃圾分類時,將廚余垃圾作為最難收集的點,重點向市民宣傳推廣,涌現了一批好的做法和經驗。

在興慶區勝利街頤水園小區,市民劉女士每天將自己家的瓜果皮、菜葉集中起來送到小區的“好氧堆肥”示范點。“過去每天扔垃圾都有兩大袋,現在每天一小袋就夠了,壞了的菜葉也不用扔了,投放在堆肥箱裡,變成肥料后還能拿回來澆花,瓜皮果核還能變廢為寶,又環保又省錢。”劉女士說。

一個小小的堆肥房,經過幾輪“技術改造”,就能達到有效通風、縮短堆肥時間、顯著改善異味、開放式自取肥料的效果。“好氧堆肥”行動讓頤水園小區居民家中的廚余垃圾有了新歸處,小區物業還給堆肥箱配了“箱長”,負責維護堆肥箱的日常衛生和正常運行。

勝利街街道辦事處物業辦主任李海軍告訴記者,頤水園小區經過近一年的實驗推廣,群眾對“好氧堆肥”行動已經有了較高的參與度。“好氧堆肥”在通氣條件好、氧氣充足的條件下,好氧菌對廢物進行吸收、氧化以及分解,堆肥所需天數短,臭氣發生量少,是堆肥化的首選。

垃圾用好了就是資源寶庫

在銀川市西夏區217小區內,很難看到一隻垃圾桶。原來,每天7時至9時和18時至20時是小區居民固定排隊扔垃圾的時間,手裡提著的垃圾袋都是分類好的,隻需要按類型投放就行。“這是一個建於80年代的老小區,推行垃圾分類更加困難,居民長期養成的習慣一時很難改變。”西夏區朔方路街道辦217社區負責人說。

該社區借助老舊小區改造的絕佳契機,將閑置彩鋼房再利用,改造成為便民驛站,設置可回收物回收點和積分兌換處﹔將廢棄車棚建設為217愛益起“陽光坊”,內設“綠植坊”“酵素制作坊”“手工坊”等區域。

“推行撤桶並點工作以來,居民逐漸養成分類習慣,物業清運量隨之減少,僅2個月垃圾日產量就由1200公斤減少為800公斤,節約了各項成本。”217社區負責人說。

此外,小區還專設了垃圾分揀員,在固定時間對收集房內垃圾再次檢查、篩選、分揀后進行相應處理,將每家每戶的廚余垃圾按等級分類,新鮮的蔬果皮被放到“酵素制作坊”制作酵素﹔腐爛的菜葉、蔬果、食物殘渣則被制作成有機肥,用來培育“陽光坊”裡的綠植。

社區工作人員除了協同居民開動大腦用廢品美化小區,還通過開展綠植認領、積分兌換、變廢為寶手工制作活動提高居民積極性和參與度。

如今在銀川,多數小區都設立了積分兌換超市,居民通過正確投放垃圾獲得積分,可以在超市消費。部分地區還將積分與周邊商家打通,讓積分活起來帶動周邊商業促進消費。

制度規范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走向深入

今年,銀川各縣(市)區、各部門及415多個物業小區、114家公共機構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條例宣傳活動,利用微信公眾號、居民業主群等方式發布《銀川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350余次,利用電子屏幕滾動播放《銀川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400余次,張貼宣傳海報412多處,懸挂宣傳標語90余條,開展入戶宣傳5000余戶,同時組織各縣(市)區及各部門開展雷鋒日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

據了解,銀川今年計劃建設870個全閉環示范達標居民小區,推行定時收運工作,對四分類生活垃圾實施“專桶專運、專車專運、專線專運”,制定收運線路,確保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密閉運輸,杜絕“混收混運”。同時,加大資源回收網絡建設,在三區選址建設兩處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將回收后的可回收物及大件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