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人民巷頭條丨寧夏平羅:40余載發展 小種子走向大舞台

秦瑞杰 張海峰 實習生蘇暢
2022年07月28日17:35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第一口爆汁,第二口濃郁,褪去了本身固有的酸,新品種的小番茄像櫻桃一樣甜。在第九屆寧夏種業博覽會上,採購商排著隊,品嘗各類新品果蔬,並拿起一袋袋種子產品仔細端詳。

7月27日,以“綠色、科技、品牌、未來”為主題的第九屆寧夏種業博覽會如約而至,琳琅滿目的蔬菜品種超過3000個,吸引了區內外469家企業參會,天南海北的客商在現場品鑒交流、駐足洽談。

種業博覽會現場。 蘇暢攝

“寧夏種博會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本屆博覽會將通過線上展示、直播互動、線下展會三位一體的方式,全方位、立體式、多維度展示平羅種業發展成果。”石嘴山市委副書記、平羅縣委書記宋世文說。

制種產業是平羅縣三大農業特色支柱產業之一。2022年,平羅縣制種面積達8萬畝,制種品種達到90多個,形成了以黃渠橋、頭閘等鄉鎮為主的制種產業帶,種子總產達2100多萬公斤,總產值達4.2億元。

在博覽會上展示的多種蔬菜。 蘇暢攝

源遠流長的種子產業  

“你嘗嘗這個‘黃瓜’。”石嘴山種業協會會長劉建平笑著遞來一片淡黃色的西瓜,輕咬一口,脆甜可口。

平羅地處寧夏平原北部,晝夜溫差大,38度黃金緯度賦予了農作物生長充足的日照,被譽為“天然種子加工廠”。上世紀八十年代,平羅的瓜果蔬菜受到市場認可,惠北的白菜,高庄鄉的蒜,黃渠橋的辣椒,往往供不應求。因此老百姓養成了“留種來年再種”的習慣,平羅縣的種子產業也就此走上市場舞台。

“我們一家三代都投身種子產業,40年前我父親擺攤經銷種子,10年前我兒子又一頭扎進制種行業。”劉建平回憶,以前都是私人之間購買種子,有些人逐步成為種子商,再后來成立公司,到如今形成種子基地,平羅的種子產業不斷規范、壯大。

一粒好種子的育種平均周期為8至10年,隻有長期的積澱、長遠的謀劃,才能讓“好種子”結出“好果子”。經過40余年的發展,平羅誕生出22家制種企業,建成200畝以上制種園區22個,帶動2.2萬戶農戶從事制種產業。

“這裡培育種子有天然優勢,產量高,含水率低、籽粒飽滿、發芽率高、耐貯藏,全國客商都認可。”劉建平說,平羅已舉辦了九屆種業博覽會,規模不斷擴大、客商不斷增加,每年吸引數百家區外企業開展南菜北種繁種試驗,數千種瓜菜新品從這裡走向全國。

平羅縣種子小鎮種植的大片作物。 蘇暢攝

政策引領帶動產業發展

在黃渠橋鎮五星村蔬菜制種園區,村民們在地裡忙得熱火朝天。“村裡引導和帶領群眾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制種產業。”五星村第一書記張麗說,2022年,村裡利用中央財政補助資金50萬元建成1300畝蔬菜制種產業園區,村民可以在園區裡就近務工就業,越來越多的農戶端上了“金飯碗”。

2017年以來,平羅縣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研究出台了土地流轉和金融政策,採取“一鎮一策”的保姆式服務辦法,劃塊分區,建成了研發中心、培訓中心、種子倉儲中心,配套完善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並按照“企業+標准化基地”的模式,建成10個良種繁育區。

“企業在租地、入駐園區都有優惠,相關部門還提供了優質的服務,幫助我們從常規制種向雜交制種轉變,提高效益。”寧夏綠春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佔平說,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在種業博覽會這個全國性的展示交流平台上,外地客商走了進來,也讓平羅本地的企業走了出去。

如今,平羅95%以上的種子銷往全國28個省市,與160多家客商建立了長久業務合作關系,已發展形成了以蔬菜繁制種為主的外向型種子產業格局。

種子小鎮內長滿果蔬的走廊。 蘇暢攝

創新驅動激發產業活力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我們要在每粒種子上下足功夫、做足文章。”平羅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育種技術的小突破,將會為作物帶來大提升,讓種業坐上科技的快車,農業才更有盼頭,農民才更有奔頭。

近年來,平羅縣圍繞蔬菜繁制種產業發展布局,不斷提升繁種育種的創新能力,加快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形成了特色制種的產業優勢。種子小鎮中的累累碩果就是証明,而優良風土也引來佳客。

2016年,以泰金種業為龍頭的13家企業入駐種子小鎮,六年的時間裡,泰金種業扎根平羅,與多家科研院校合作,並將銷售收入的20%以上投入研發,年標記、接種育種材料10萬余份。

“‘代工’不是長久之計,必須要不斷創新,做優品牌、做精質量,從品種研發和選育上下功夫,實現產業的提檔升級。”寧夏泰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裴卓強說,下一步,公司還將建成國內先進的分子實驗室、種子加工包裝流水線、種子消毒處理流水線及現代化調溫倉庫,用科技助力種業乘勢而起。

如今,平羅縣持續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利用農業大數據,開展農業科技創新,通過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生產管理系統,提質擴容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一系列舉措,推動智慧農業在平羅高效落地。隨著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一批品質好、抗性強的好種子將走出實驗室、走向市場、落地田間。

(責編:張海峰、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