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以改革“关键一招”塑造发展新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银川市始终把改革作为发展根本动力,坚持安全为先、平稳为基、产业为要、项目为王、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和黄河流域叫得响、立得住的改革品牌。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大美之城,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全国营商环境标杆示范城市、中国投资热点城市、年度活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强化顶层设计 系统推进改革
银川市坚持全市改革上下一盘棋思想,对标对表中央、宁夏安排部署,成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下设经济体制、国资国企、农业农村、党的建设制度等12个专项小组,建立起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统筹,分管领导主抓、部门包抓、专班专抓的工作机制。
制定《银川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工作规则》《银川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议事规则》《银川市改革工作任务效能考核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有力保障改革工作顺利开展。
率先在宁夏创新组建银川市深化改革专家智库,共确定区内外知名专家19名、合作单位2家,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强智力支撑。设立改革专员库,将部门的“精兵强将”变为“项目经理”,制作全面深化改革项目目标作战图,让改革任务由面到点,奔着目标去、向着实效落。同时,率先在全区搭建“520”深改工作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制度归类、任务进展、成果展示、督察督办等功能在线看,及时掌握改革动态。目前,已将近3年144项制度性成果和29项改革创新成果“汇聚集成”。
聚焦重点领域 激活发展动力
聚焦中央和宁夏改革任务,银川市始终坚持以重点领域突破增强全局发展活力。在科技人才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方面,出台进一步支持企业科技创新“10条”,设立“揭榜挂帅”等9个专项支持科技创新,在广东、上海等4个飞地研发中心相继成立,全社会R&D投入强度位居宁夏第一,跻身全国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西北唯一获评“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率先成立人才局,创新设立“银川英才”、“银川新星”专项基金,启动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一年半时间吸引10.61万名青年人才留银就业创业,荣获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在园区和国企改革推深做实方面,创新提出“抓两头、活中间、一体四分”园区改革思路,全面厘清各园区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四链图”,“管委会+公司”模式、利益分享机制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被自治区评估为A级,在全区通报表扬。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方面,率先在全国以立法形式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制定出台生态文明建设“1+1”配套文件,部署开展“八大行动”,创新制定“六项机制”、18项制度,美丽银川建设制度体系全面构建。闽宁镇、镇北堡镇成功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银川成为西北地区唯一的“中国十大大美之城”。
突出特色改革 打造亮点经验
审批制度改革持续走在全国第一方阵。银川市深化迭代5个版本979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址多照”、“一件事一次办”等一批享誉全国的首创做法。优化营商环境“20条”助企纾困,市本级85.5%事项实现“一网通办”、55%事项“全程网办掌办”。“政策通”服务平台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全国推广。
“六权”改革示范引领全区。银川市上线运行全国覆盖业务最全、涉及功能最多、服务链条最长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平台---银川市“六权”改革一体化服务平台,完善制定“1+37”制度体系,创新推出林票、再生水等15个交易产品,截至目前,成交总数212宗、金额达22亿元。碳排放权、碳普惠试点工作在全区率先展开,创新打造29个“多权融合”改革示范点并全区推广。碳排放权改革案例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展示。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银川市“一核两端四化”(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强化“平台支撑端”、优化“服务保障端”,系统推进治理单元精细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模式社会化、治理载体信息化)治理效能不断凸显,18个社区治理经验做法入选中组部首批先进典型案例,连续4年入围全国最安全城市30强。创新实施物业提升“123”专项改革,湖畔嘉苑整治经验央视新闻联播深度报道宣传。民生“十心”实事提标扩面,公共服务质量连续三年位列西北地区省会(首府)城市第一,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攻坚改革试点 示范突破带动
银川市充分发挥改革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不断激活发展潜力。截至目前,我市共承担国家级试点27项。在社保标准化专项试点上,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四同”社保经办服务体系,社保服务综合效能提升40%、成本降低50%,被评为全国“先行城市”。
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上,实施院长年薪制和人事薪酬总额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采购“两票制”管理,取消市属6家公立医院药品加成,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被国务院表彰。“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教育”等改革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得到国务院的肯定。
在保障性住房分配上,第一个在全国省会(首府)城市启动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统,对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人群“应保尽保”;在市场化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上,抢抓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的机遇,创新引入供水、供电、供气、通信等企业,按不同比例分担改造资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这2项经验做法都被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
建立长效机制 凝聚改革合力
银川市坚持系统谋划、集成联动,创新推出“520”推进落实机制,从统筹协调、改革试点、督察督办、考核激励、宣传引导五个方面建立机制,明确了20项具体措施,配套制定了改革方案评审、效果评估、“红榜”清单等17项制度,设立了改革创新奖,形成了鼓励改革、争当示范、狠抓落实的全链条工作机制。
银川市出台落实中央深改委及自治区党委深改委会议部署的《实施细则》,特别是对中央、自治区明确的任务,逐一细化改革工作台账,制定年度任务、配套政策、改革项目、责任分工“四张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形成了明晰任务的“一张网”、靠实责任的“一条链”、挂图作战的“一张表”,有力确保了各项改革任务高效落实。
同时,建立激励干部实干担当“两榜四机制”,让敢抓落实、表现突出、普遍公认的干部上“红榜”,让光说不练、推诿扯皮甚至“躺平”的干部上“黄榜”,树立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改革创新的激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