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江南”的稻田节水又“加餐”
跟人民日报记者一起探访农田“夜灌”
现场评论:
“交明白钱、淌放心水,做细致活,让老百姓省心放心”,谢建平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22年,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立岗镇节水1300万立方米,通过交易的330万立方米水权还挣回33万块钱,按比例分给了农户和管水员。
用好每一滴黄河水,立岗镇探索出的“一把锹”淌水制度,是宁夏落实“四水四定”、深化水权改革的一个生动缩影。
深化水权改革,离不开管水机制建设。贺兰县作为用水权改革的试点县,对水资源的“取、供、用、管”全链条实施精准管理,通过水价调整、强化监测、优化服务和奖励措施,促进了水资源管理从粗放无序向精准精细的转变。特别是对农民用水协会进行了专项审计清算,注销了不规范的协会,成立了以乡镇为单位的灌溉服务公司,提升了灌溉效率和服务质量。以此为契机,立岗镇才能先试先行,建立宁夏立水源智能节水科技有限公司。
深化水权改革,还需要建立起市场化的交易机制。贺兰县引入第三方企业和节水灌溉服务公司,打造水权交易二级市场平台,推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激活了水资源的配置效率,释放了节水红利。“节水越多,能交易的水权就越多,挣了钱,还能返水费,老百姓更有动力。”谢建平这句话,道出了制度引导下基层农业节水的信心。
深化水权改革,更需久久为功,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与体系建设。采访中贺兰县水务局局长许晖坦言,作为试点县,贺兰县的水权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据现实需求一步步完善来的。比如,水务部门在改革前对农业、养殖业、工业等不同用水类型进行了大量摸底,实施用水权的确权和颁证工作。这使得每个用水主体对其享有的用水份额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法律上的保障,第一次把“水资源使用的责任感和规范性”理念普及出来,也为后续的水权交易和水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奠定了基础。
同时,根据现实需求,贺兰县做出了很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和创新,陆续颁布《贺兰县用水权市场交易规则》《贺兰县用水权收储交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未来,还将继续落实《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的指导意见》《“四权”抵押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贺兰县金融支持用水权改革的实施方案》,推动用水权质押贷款。
多方实地采访中,记者深刻感受到,水权改革目前还存在很多弱点、难点,改革之路还需要继续蹚着走。水权交易数量还是少,市场规模偏小;需水方、提供水权方的两者对接存在困难,供需难配;年年压减农业水量,节水空间越来越小,基层压力一直很大;每个乡镇灌溉条件不同,用水协会、节水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有较大差异,影响节水效益。
一滴小小的黄河水,背后是一篇大大的“水文章”。水权改革,就是将水的实体与水的抽象的经济、社会属性分离,让“资源”变“资产”,并不断流转、代换,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高效配置,产生更多效益。如今,贺兰县的5家节水公司160人,便可管理着全县52.5万亩耕地的用水,2023年全县农田节水达1167万立方米。立岗镇的老百姓种地几十年,更是第一次拿到水权交易分红后“退还”的水费。短短几年,改革效果可见一斑。
水是宁夏的生命线,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宁夏水利厅曾提出“让每一滴水都迸发澎湃动力”,这个因黄河而兴起的地方已经推行水权改革多年,搭好政策框架,并有了很多落地成效。接下来,在新的发展环境下更需要新的思考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水权改革之路,在塞上仍将继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