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国际博物馆日|走,带你打卡宁夏博物馆

2024年05月17日09:35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风靡大唐的最炫“广场舞”是什么舞蹈?鎏金铜牛为什么能成为当时的主要随葬品?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是用来做什么的?在5·18世界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宁夏博物馆,去寻找答案吧。

开放时间:每日09:00至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参观方式:可提前3天在宁夏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每天限7000张)。

博物馆内不可错过的宝藏文物

1、 石刻胡旋舞墓门

1985年出土于宁夏盐池县窨子梁唐墓。石门是成套的两扇,出土时石门紧闭并用铁锁锁住。门扇正面凿磨光滑,上面清晰的刻画着胡旋舞的图案。这件石刻胡旋舞墓门为人们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反映出丝绸之路给当时的宁夏地区带来更为深入、广阔的东西文化交流,揭示出宁夏在北方国际商贸中的突出地位。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

2、鎏金铜牛

1977年出土于西夏陵的101号陪葬墓,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该文物由青铜铸造而成,中间空心,外表通体鎏金。牛屈肢而卧,牛角耸立,两耳竖起,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牛颈有弧纹,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形象逼真,个体硕大,表现出了当时较高的铸造工艺。

3、石雕力士志文支座

1974年银川市西夏陵6号陵出土,长 60.4 厘米,宽 59.8 厘米,高 64 厘米。石质,白砂岩。圆雕,近似正方体。中国古代多用龟、兽、赑屃来驮碑,用人的形象驮碑比较少见。这位大力士眉头紧皱,咬着牙,双手扶膝,采取跪坐姿,以夸张的手法再现了一个负重者的神态。这样的“人像碑座”在西夏陵共出土了14件,仅这一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因为碑面左上角上阴刻有三行西夏文字,从左到右翻译成汉字依次为:“小虫旷负、志文之座、瞻行通雕写流行”,碑的后面有一行汉字,题刻“砌垒匠高世昌”六个字,是众多修建陵墓者留下的唯一一个人名。

4、琉璃鸱吻

银川市西夏陵出土,高1.52米,通体施琉璃,是西夏陵现存最大、最完整、最具特点的一件建筑构件。它是兽头鱼尾的造型,兽口大张,舌头翻于上颚,獠牙外露,眉目突起,鱼身排列紧密的圆形鳞甲片,神态非常威猛。琉璃鸱吻是用于大型建筑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原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5、迦陵频伽

原本是用于房屋挑檐翘脊上的装饰构件,它是人面鸟身的造型,并且长有翅膀,有“东方天使”的美誉。“迦陵频伽”是它的梵文音译,汉语称它为“妙音鸟”,相传它是佛教世界中的一只极乐鸟,出自雪山,歌喉动听,凡人听到它的歌声后可以净化心灵。

主持人:贾茹

摄 像:高嘉蔚、周航

剪辑:高嘉蔚

文字:周航

手绘:张歌

(责编:周航、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