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宁夏话剧与观众共情 与时代同频

2024年02月02日09:23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1984年,宁夏话剧团“文化大篷车”带着第一部农村题材话剧《这样的庄稼汉》下乡演出。(资料图片)

话剧《闽宁镇移民之歌》。

经典都市情感话剧《剩女郎》,受到观众好评。

文化大篷车,开进咱村里。(资料图片)

每一场演出,都是与观众的双向奔赴。(资料图片)

演员在后台精心准备,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观众。

现实题材儿童剧《沙漏里的童谣》,将于今年上半年与观众见面。

这辆“车”,一路同行四十载。

四十年前,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宁夏话剧团在全国首创了文艺宣传下乡“大篷车”流动舞台演出形式,把戏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深受欢迎。

时至今日,送戏下乡的“文化大篷车”已更新了五代,行驶上百万公里,流动演出9000余场次,行程遍及宁夏各村镇及周边省区。一代代话剧人深入基层、服务群众,陆续创作出《这样的庄稼汉》《乡村医生》《六盘鸿雁》《闽宁镇移民之歌》等一批优秀作品。

“当年演出条件很艰苦,风吹日晒,有时还会遭遇雨雪,但是看着台下满满当当的观众,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回忆起在大篷车上的演出经历,有着22年演出经历的郁文娟难掩内心激动。“记得有一次演出结束后,一位大娘突然放了10元钱在台上,说想让我拿去给孩子改善生活,我这才知道大娘把戏当真了,这让我备受感动,更是一种鼓舞,说明我们的戏走进了观众心坎里。”郁文娟回忆。

四十年来,“文化大篷车”的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大篷车的精神一直在坚守中传承。90后演员徐颢说:“作为接班人,也是开拓者,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带进剧场,把创作融入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

如今,“文化大篷车”已成为宁夏文艺战线深入基层、服务人民、讴歌时代的一种责任担当。“我们不仅要创造艺术的高原,更想要达到艺术的高峰。”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副院长李翰林说,“不管‘大篷车’到哪里,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文艺创作的‘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的逐梦征程上勇于探索,宁夏话剧就能永远充满活力。”

2024年新年伊始,经典都市情感话剧《剩女郎》复排后,已在宁夏话剧院问剧场实验剧社连续上演10余场,受到观众好评。剧社自2023年创立以来,聚集了一批有才华、有激情、有创造力的年轻戏剧从业者,致力于推动剧种多样化和剧作手法的创新。

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对文艺作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化。近年来,宁夏话剧院守正创新,开创问剧场实验剧社、100°小剧场、少儿艺术团,以更加年轻、时尚的姿态融入市场。创新推出实验音乐剧《疯狂乌托邦》、都市情感剧《剩女郎》,儿童剧《沙漏里的童谣》等类型多样的剧目。通过戏剧工作坊、VR沉浸式舞台等形式,以更近的距离,更沉浸式的体验、更多元的呈现方式,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

“我不是一只被鞭打的羊,我是燕子,本该飞翔。”1月5日,现实题材儿童剧《沙漏里的童谣》在宁夏人民剧院进行内部审查演出,获得评审专家的高度肯定。该剧由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创作,以闽宁镇的留守儿童为切入口,关注儿童与成人之间温暖的相处与教育模式,引发人们对儿童教育及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继续创作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的佳作,让观众回归剧场,感受戏剧的魅力,这是我们正在努力的方向。”李瀚林说。(记者 李 涛 左鸣远 王晓龙 实习生 李 露)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