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望山山翠 看地地平 宁夏旱作梯田是田也是景

乔素华
2023年11月08日08:09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举目远眺彭阳县梯田,龙鳞般的田块缀满博大的山体,曲线畅美,惊为天工(资料图片)。记者 党硕 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彭阳人工修梯田场面(资料图片)。通讯员 林生库 摄

“梯田的秋景太美了!”银川市民李语在朋友圈随意发了一张宁夏旱作梯田的美景图,引来外地一众好友点赞。11月6日,记者从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2019年至2022年,全区累计新建旱作高标准梯田181万亩,今年新建旱作高标准梯田49.3万亩,截至10月底,建设完成近40万亩。

沿着等高线一圈一圈建成的层层梯田被誉为“大地指纹”。在宁夏南部山区,固原梯田成为“宁夏二十一景”之一。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田到景,我区旱作梯田建设和改造经历了4个阶段。上世纪50年代起,坡地改梯田就是宁夏山区发展“三田建设”的一项任务,但受当时自然条件和机械设备条件限制,旱作梯田建设全靠人力,这是宁夏旱作梯田1.0版本。伴随农业机械化发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实现人修和机修相结合,把宁夏旱作梯田带进了2.0版本。3.0版本则以机修梯田为主,大面积推行坡改梯,将陡地改造成“带子田”“裤带田”“条田”等。

如今“田”变“景”是4.0版本推行旱作高标准梯田建设的成果。按照“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宜机化”的原则,大面积实施宜机化改造对梯田进行提升,突出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等配套工程措施,“带子田”变成了“宽幅田”,“望天田”变成了“高产田”,“无路田”变成了“农机田”,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实现了“水不下山、泥不出沟,大旱不减产、小旱保丰收”。

同时,南部山区农业机械向着大中型方向发展,农机作业趋于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过去收获玉米,收获机收满之后需要掉头到宽阔地带将玉米转运到货车上。4.0版本梯田改造完成后,货车可以与收获机并驾齐驱,将收获化繁为简。通过小块并大块、田块增宽变长,适宜高寒地区生长的马铃薯、玉米、中药材、小杂粮、冷凉蔬菜等区域优势特色作物大规模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同时,建成的旱作高标准梯田流转率和流转费明显提高,过去每亩几十元的流转费涨到了200元至300元。

为解决旱作高标准梯田项目建设标准不统一、土壤施肥标准不确定、作物种植种类不明确、农业机械配套不科学等突出问题,自治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开发整治中心2021年启动实施宁夏旱作高标准梯田技术集成试验研究与示范项目,在西吉、彭阳、隆德3个县6个旱作高标准梯田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适种作物筛选试验、耕地质量提升培肥试验、适种作物对比示范,形成旱作高标准梯田建设技术地方标准、旱作高标准梯田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指导意见等研究成果,助推全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乔素华 见习记者 马雨馨)

(责编:阎梦婕、宽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