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人民巷会客厅》系列访谈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孙佳永:构建“五位一体”治沙模式 筑牢宁夏东部生态屏障

2023年05月30日08:01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近年来,银川市坚决扛起先行区建设首府责任,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银川市以立法的形式将每年6月设立为“银川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这是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重要举措,也是全民呵护母亲河安澜的生动实践。

近日,人民日报社宁夏全媒体中心推出《人民巷会客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特别栏目。第三期,邀请到的嘉宾是灵武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孙佳永。孙佳永副市长介绍了灵武市围绕污水防治采取的措施和目前成效,以及灵武市在荒漠化治理和草原植被恢复方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等。

灵武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孙佳永(右)做客人民巷会客厅。人民网 周航摄

主持人:近年来,灵武市围绕污水防治,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孙佳永:近年来,灵武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抓好水污染防治为重点,持续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科学编制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结合灵武工业污水、城市污水、农村污水和养殖粪污治理实际,编制专项规划,按照“前段治理、中端提升、末端兜底”方式,实施了中水绿化回用和污水处理提标改造项目,工业污水、规模化畜禽粪污综合处理率达100%,农村污水统一接入集中污水处理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65.7%以上。

二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设置市、乡、村河长办63个,配备三级河长132名、湖长12名、巡河员110名,实现灵武市85条段478公里河道沟道及12座水库全覆盖。完成苦水河、东沟,大河子沟等20余个入河排放口的摸排登记和74个入河排污口溯源监测,对各类水系定期补水并及时开展水草及水面垃圾清理,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三是强化水生态治理。实施了水洞沟生态修复、银星一号煤矿矿井水综合利用和圣友德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等项目,有力改善了水洞沟边沟等区域水质。规划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现代化生态灌区项目,完成银川都市圈东线供水工程,计划今年6月份建设黄河流域(灵武段)入黄支流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廊道+节点湿地+长效管护”等工程措施,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样板工程。

灵武市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水源地水质有效保护、入黄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地表水标准,确保了黄河灵武段水质保持Ⅱ类进Ⅱ类出。

灵武市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市长孙佳永做客人民巷会客厅。人民网 周航摄

主持人:灵武市在荒漠化治理和草原植被恢复方面,当前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什么?

孙佳永:近年来,我们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建设理念。一是我们因地制宜、因水施策,在沙漠腹地,自然降雨条件下,改变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被动治沙模式,采取草方格固沙,三季造林的综合治理措施,每年以2万亩的速度治沙播绿,构筑起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20—30公里乔灌草相结合的绿色屏障,植被覆盖率由2012年的43.12%提高到49.68%。

近年来,灵武市持续开展生态绿化建设治理。灵武市委宣传部供图

二是通过多年探索,我们构建了前沿沙生灌木林、近生活区乔灌混交林、经果林、养殖业、种植业“五位一体”治沙模式,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2008年至2022年累计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7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17%,把沙漠推远20公里,“五位一体”治沙模式被国务院确定为促进宁夏经济发展重点推广模式。

三是我们持续开展生态绿化建设治理,投资4.78亿元,实施了金水桥生态公园、秦渠生态公园、枣博园二期等9个公园绿地项目,完成公园建设面积350余万平方米。扎实开展银川都市圈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大河子沟生态治理、引黄灌区平原绿网建设等造林绿化工程,累计完成生态治理15.9万余亩。

四是巩固建设灵武长枣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6.8万亩,零星栽植及补植枣树15.5万余株,获得长枣贮藏保鲜、智能化分级分选等11项重大科技攻关专利,实现4-12月份鲜枣供应,灵武长枣种植系统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达4.8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实施河滩地生态廊道、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守护好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依托沙产业研究院,在“五位一体”基础上,增加沙漠旅游业态,大力推广“六位一体”防沙治沙经验。完成森林资源管护31.1万亩,河滩地修复2.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0%以上,筑牢宁夏东部生态屏障。

出品方:人民网宁夏频道

支持单位: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银川市生态环境局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