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本网原创

宁夏银川:黄河美丽景观串起生态安全屏障

阎梦婕
2023年05月11日17:40 | 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小字号

初夏时节的黄河两岸,花红柳绿,“原生态”的底色愈加清丽,自然质朴、原始野逸的湿地风光,尽收眼底的美丽让人挥之不去……天下黄河富宁夏,这是母亲河对宁夏的馈赠,更是母亲河寄予宁夏人的生态建设使命。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银川市通过持续提升黄河水生态环境和河湖治理力度,为母亲河留下了旖旎风光。

黄河流经银川83.8公里,宛如一幅长卷徐徐展开:水田林网、稻鱼共生、草木丰盈、瓜果飘香,成就了“塞上湖城”的美丽与富庶。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持续加大黄河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推进全市水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保护“母亲河”  共享“生态美”

“银川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馈赠了众多文明瑰宝,慷慨的自然赋予了一片秀美山川,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资源。”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银川市文旅系统扎实推进“文化润市铸魂行动”,以传承黄河文化精神、讲好银川“黄河故事”、打造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为抓手,积极出政策、搭平台、推精品,推进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银川市注重规划引领,把科学谋划作为重要基础。全面系统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建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制度规划体系,形成了银川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黄河—贺兰山生态旅游廊道建设规划、黄河—贺兰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规划10余项,按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原则对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规划布局。

​周末,从银川市区出发,沿北京路经过滨河黄河大桥时,你会发现自己忽然“跌”入了一派田园风光之中。这里百余公里的黄河岸边,分布着水洞沟、黄沙古渡、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黄河外滩公园、黄河横城等10多个边界相连、景观各异、功能多样的旅游景区,已成为市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这里,江南水乡与大漠风光自然融合,黄河、长城“两龙相交”,长河、大漠、戈壁、草原构成独特的黄河人文景观。

长期以来,银川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黄河文化旅游,不仅增亮了自然生态的底色,也奏响了文化旅游的融合曲。

聚焦生态河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初夏的清晨,漫步在银川黄河湿地公园,波光粼粼,花团锦簇。微风中,鸟儿在滩涂上栖息、嬉戏,时而万鸟翱翔,时而凌波微步,悠闲惬意,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

随着银川市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力度的加大,湿地自然环境明显改善,绿化、美化不断提高,黄河湿地公园、阅海公园等湿地成为了许多候鸟集中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来此栖息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候鸟对银川恋恋不舍,正是缘于银川市对生态环境的持续保护。赤麻鸭等鸟类以往多是在长江以南越冬,近些年来逐渐将银川水域作为过冬的地点,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了银川的生态环境通过多年治理有了极大的改善。其实,对生态环境非常敏感的候鸟爱上银川,是对银川生态环境改善的最好见证。

“目前,银川市湿地面积已逾5万公顷,有自然湖泊、沼泽湿地近200个;市区湿地率达到10.65%,湿地保护率达到78.5%。丰富的湿地资源也成为鸟类的乐园”银川市湿地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银川拥有湿地鸟类239种,其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鹳、白尾海雕、金雕、小鸨、大鸨、中华秋沙鸭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

治理黄河生态,确保黄河安澜,延续黄河血脉,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现实需要。“随着人们对水生态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 让黄河‘变清、变美、变活’,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任务。我们将协同推进大治理,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实现黄河水清、岸绿景美,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建设幸福河 百姓获得感不断提升

黄河,不一样了。黄河流域,不一样了……

记忆里的黄河,是“九曲黄河万里沙”“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泥沙”。 如今黄河安澜、家园秀美,黄河沿岸的乡村早已今非昔比。沿着黄河看乡村,大地如彩绘,乡村似画卷,满眼都是夏日的活力。

走进贺兰县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这里是宁夏农业产业化重点打造的乡村休闲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宁夏休闲农业四星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000亩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将原有的田园景观进行规划设计,除打造了孙悟空、唐僧等稻田画外,还新绘制了“山水有情”等主题鲜明的稻田画作。自然生态和农业、渔业、休闲旅游以及产品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每到夏秋时节,来到贺兰县“稻渔空间”生态产业观光园,可以看到鱼、螃蟹、鸭子等与水稻共生,以大地为纸、以五彩水稻为颜料的巨型稻田景观图案令人震撼,采摘、休闲、餐饮等配套项目一应俱全。依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赏景。“稻渔共生”让大家看到了乡村振兴新方法。稻田不再仅仅只是稻田,而是稻和渔的相结合,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开展养殖业,同时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这也使得当地农户的收入从简单的稻米收入变为渔业、旅游业等多项收入相结合,脚踏实地结结实实的给老百姓创收。

如今的黄河沿岸,一个个乡村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IP,弘扬传统文化,使群众留住乡愁。集生态观光、文化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带动当地村民创业增收,走上了致富路。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