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口 邂逅中华白海豚
“看到了吗?正前方!”发出这一声惊呼的,是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技术科科长陈希。他正和团队伙伴一起,在保护区核心水域,参加一项白海豚种群联合调查行动。眼前的二十几头白海豚,白色的皮肤透着粉红,在海浪中上下游动,不时发出叫声。
“今天遇到的种群比较年轻化,有的还带着小海豚,代表这个群体蓬勃发展的趋势,令人欣喜。”陈希的兴奋溢于言表。随同他们一起出海的,还有一艘拖曳着声学设备的橙色无人船,此时已悄无声息地记录下了双方的相遇。
中华白海豚数量稀少,世代栖息在河口近海咸淡水交汇处,其中珠江口海域活跃着世界上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如何及时掌握这片蔚蓝海域海豚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分布情况,让一代代科研人员动足了脑筋。在4月23日“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前夕,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机构开启的调查行动中,最新的“无人船+被动声学监测系统”技术被引入。这也是该项技术在国内首次运用于中华白海豚监测。
“动物发出的声音,可以看成是它们的语言,是它们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宇维介绍,将声呐设备和声学技术应用到白海豚保护中,能为白海豚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据介绍,以往定期的考察活动,主要是使用渔船搭载设备。然而,白海豚对水下声音很敏感,为了避免机械噪声对其造成干扰,通常要用长达80米甚至100米的绳索拖曳声呐仪,操作难度较大,监测到的声音也不够清晰。此次调查行动中,研究人员发现,由无人船拖曳的声呐设备采集到的音频文件,导入可视化数据编辑软件后,背景噪声很低,白海豚发出的脉冲串轨迹清晰可辨。研发提供这种调查船的珠海云洲智能工程服务部副总经理麦振江介绍,这艘无人船采用电驱动,行驶时基本静音,能最大限度避免监测过程船只噪声对白海豚的干扰,有效提高了监测效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