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宁夏频道>>宁夏要闻

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侧记:御风振翅向未来

2022年02月13日08:58 | 来源:宁夏日报
小字号

东方风来,冰消雪融;塞上春暖,拼搏奋进。

虎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用一场高规格的现场会开启了新年新征程——2月10日至11日,全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润儿,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咸辉,自治区政协主席崔波带领自治区省级领导和区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从银川出发,辗转宁东基地、石嘴山,实地观摩宁夏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强劲态势。

(一)

倚能倚重,是宁夏的工业“基因”。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面临“双碳”目标、“双控”任务及环境容量不断收窄的多重压力,转型之于宁夏,是“华山一条道”。加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双格局”加速构建,兄弟省区抓机遇、抢风口、寻突破,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时代给宁夏的考卷,通篇拷问初心、检验担当,没有一道易解的题。

2020年6月,疫情稍有好转,习近平总书记便亲临宁夏视察,为宁夏发展指航定向、擘画蓝图,并赋予“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时代重任,深情殷殷、厚望千钧。

自治区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从字里行间学担当、鉴初心、找方法、明路径、强信心,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站位全局系统谋划,摸清家底、认清优势、挖掘潜能,厘清宁夏该为、宁夏应干、宁夏该办的事情,抓住时代机遇、利好政策,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先行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方向,确定“九个重点产业”,实行省级领导牵头包抓、工作专班强力推进,努力改写宁夏工业基因密码、重塑产业发展格局,使转型发展在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中步入多点突破、整体“转舵”的最好时期。

新材料产业便是这一背景下诸多非凡成就的代表作之一——2021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200亿元,近两年平均增长30%以上,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近20%,近两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成为带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

优势被唤醒、重组、放大,与各种利好政策相融相促,激发的是御风翱翔、直上云霄的信心和豪情。

2月10日的观摩,整整一天,8个点位,与会同志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进院所,看短片、观展示、听介绍、察现场,从不同的生产车间、生产环节、生产链条、创新点位中感受新材料在技术魔棒的“点化”下蝶变绽放的魅力;从生产一线、园区布局、市县推进的铿锵步伐中感受宁夏新材料产业龙腾虎跃的发展劲头、虎虎生威的发展志向和如虎添翼、可期可待的美好未来。

大家深深感慨——

“过去,谋个十亿元百亿元就觉得了不得,现在不到两年,千亿产业就摆在了眼前,这是新理念落地生根结出的丰硕成果,是谋准谋实、苦干实干育出的满园春色,更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所到之处,点上有‘冠军’、链上有链主、面上有集群,‘小荷已露尖尖角’,不愁‘映日荷花别样红’。”

“蓬勃的发展势头背后,是各地有事做、想做事、敢做事的比拼赶超,这些都为企业成长、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形成了正向循环。”

……

一路走来,大家听到的介绍中,有“世界级”“行业领先”“填补空白”“宁夏首个”的自信,有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速度,有建设“光伏材料新硅都”“中国氨纶谷”的梦想……这些不仅彰显了产业前景,更反映出了市场主体的信心信念。

春天来,万物生。新材料产业各竞芬芳的产业姿态、风生水起的产业生态和一往无前的产业状态,给大家呈现出了一幅“要么燃,要么超燃”的实干图。

(二)

宁夏的第一个工业4.0智慧工厂长什么样?

走进宁夏中环50吉瓦(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4.0智慧工厂,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智能空间,工作人员正专注地盯着电脑,监测在线数据变化。

这家集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于一体的工厂,是宁夏中环倾力打造的全球样板工厂。“我们用7个月时间建设,春节期间,1200人加班加点抢工期。全面建成后,将以智能制造赋能工业生产,劳动效率提高146%,较行业水平提升48倍。”企业负责人介绍,“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创造就业岗位4000余个,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

正是在这个“边建设、边生产”的智慧工厂里,“宁夏产”首个G12单晶硅棒于1月17日在万众期盼中走下生产线,走进产业发展的历史——标志着宁夏中环50吉瓦(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项目正式建成投产,宁夏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G12”长3600毫米、直径300毫米、重逾600千克,别看长相胖乎乎的,实力却超强——将提高1.08%的光电转换率、80.5%的产出功率,它的诞生破解了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使光伏发电实现全面平价上网。

该项目是目前业内最大的单体太阳能级单晶硅投资项目。落地宁夏后,宁夏中环的头部效应快速显现,对接洽谈行业上下游企业,先后引入多晶硅、石英坩埚、炭-炭复合材料生产企业入驻银川,带动上下游企业形成投资近500亿元。

宁夏鑫晶盛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也是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新材料产业头部企业。“目前,公司工业蓝宝石制造加工项目第一、二模块区域已完成576台30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生长炉安装。”宁夏鑫晶盛公司负责人介绍。

该项目由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和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总投资78亿元,规划三期建设,全部达产后将带动宁夏鑫晶盛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工业蓝宝石生产加工基地。

2021年11月,项目投产的首批300公斤级蓝宝石晶体顺利出炉。“我们生产的工业蓝宝石目前主要有两个用途,一个用作智能穿戴、手机手表表镜的基础材料,一个作为LED灯的衬底材料。”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企业向上游装备制造领域延伸引入蓝宝石晶体生长炉与自动化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项目,向下游晶体材料深加工延伸引入年产1200万片4英寸蓝宝石切磨抛智慧化项目,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蓝宝石晶体材料产业链,由此成为全球产能最大、技术领先的蓝宝石生产加工基地。

厂区一侧,年产40万片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等风向标产业群蓄势待发。

“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从最初的产品购买方,变成了制造方和研发者,实现了弯道超车。”

“硅材料应用广泛,要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将来不仅面向宁夏,还将面向西北、辐射全国,实现大发展。”大家一边看、一边议,鼓励企业立大志、干大事。

在头部企业的带动下,银川积极靠前布局,向光伏“新硅都”加速迈进。

(三)

氨纶,耐光耐碱、高磨高弹,在织物中加入少许就能显著改变性能,被誉为纺织品的“工业味精”。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依托园区聚四氢呋喃原料优势,借助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的强劲推力,深耕产业链、经营产业群,已形成氨纶产能10万吨,每天有40万卷氨纶丝从宁东发往世界各地。

目前宁夏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晓星氨纶(宁夏)有限公司年产36万吨氨纶及其原料配套项目,是宁东基地转型发展寄予厚望的项目。

新近投产的智能车间里,轮轴飞转,细如发丝的氨纶材料如雾轻绕、几不可见。

现场介绍时,企业负责人一再点赞宁东速度、宁东服务。而这,并非首次。

2021年3月18日,晓星氨纶项目破土动工。在引进企业时,宁东管委会承诺“9月底电路全通”。公司副总经理许光源的手机上,还保留着“晓星宁夏项目推进”微信群的聊天记录:5月26日,晓星330千伏江汉变外部线路项目开工;9月30日晚8时20分,工人还在加班加点;10月1日下午,经过9天9夜的连续奋战,通电成功……“疫情影响、各种因素干扰,我们对9月30日通电根本没抱希望。”许光源回忆,为了一个承诺,宁东基地克服重重困难,工程临近收尾时管委会负责同志连续蹲守在现场,最终给了企业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感动。

2021年12月22日,晓星氨纶一期3.6万吨氨纶项目建成投产,刷新了氨纶行业建设的最快速度。投产启动仪式上,晓星集团董事长李宰宇动情地说:“在宁东基地管委会‘店小二’式服务和大力帮助下,我们创造了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佳绩,这成为晓星集团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与会同志感慨,这是双向奔赴、相互感动、携手共赴的合作,宁东服务、宁东优势吸引了晓星,晓星在宁东不仅实现了自身建设速度的超越,又创造了新的“宁东速度”。

与晓星氨纶比邻的百川新材料,有着与晓星同样的“心路历程”,始于原材料优势、终于服务环境内涵,2018年正式将投资重心转移到宁东,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年产59万吨锂电材料、30万吨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利用及废催化剂回收利用、5吉瓦储能电池等锂电材料一体化产业集群项目,也是宁夏新材料领域首个以产业集群为单元规划的项目。

打通正负极材料产业链,在自体循环中形成完整闭环,在细分市场中形成竞争优势,相当于在产业链上读到了“博士”。项目预计投资100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70亿元。

晓星氨纶项目加上泰和新材料远景规划年产28万吨项目,以及正在江苏、浙江、福建对接的3个项目,预计到“十四五”末“十五五”初,宁东基地的氨纶产能将达到近百万吨,形成园区物料上下游互供互享、产业生态良好的氨纶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

经历20年的不懈奋斗,宁东基地在实现从“地下”到“地上”、从“黑”到“白”、从“白”到“精”的蜕变后,又一次站在了从“精”到“精彩纷呈”的新赛道上。

(四)

石嘴山市被誉为“氰胺之都”,氰胺产量占全球的80%。立足这一产业优势,贝利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技术创新开路、深耕行业几十年。

在企业智能制造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呈现出生产流程控制图,设备运行及参数一目了然;企业建成的绿色氰胺化学新材料研究院,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产品中试、公共检测等全方位服务。

“与我们熟悉的氰胺行业有什么区别?”观看生产流程后,大家纷纷提问。

“这是我们不断转型升级的结果。”企业负责人介绍,自治区确定“九个重点产业”后,企业着眼绿色氰胺新材料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以石灰氮、双氰胺和氰胺下游产品为主导产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产值由过去的6亿多元增至2021年的10.36亿元。

“一边抓科技创新,一边走绿色发展,这样的企业才能活力迸发。”大家为企业点赞。

新能源材料产业链在宁夏新材料产业中,像一匹快速奔跑的黑马,巴斯夫杉杉宁夏公司就是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企业目前拥有年产5.5万吨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主导产品有三大类,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3C消费类电子产品。

从矿石提炼出高纯金属盐,再沉淀为前驱体,最后烧结为正极材料……走进企业锂电池正极材料智能化数字车间,了解电池材料的诞生过程,大家更直观感受到了新工艺让生产更快捷的技术魅力。

“在储能领域的应用之一,就是在大规模风电、光电等新能源发电储能方面,解决电力‘以销定产、瞬间平衡’的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企业负责人说,为抢占制高点,企业牵头联合北方民族大学等开展科技攻关,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对宁夏产业发展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开枝散叶’?”与会同志询问。

“宁夏新材料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我们非常有信心。”企业负责人表示,二期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年产2.7万吨高端动力与储能型锂电池正极材料。

如果说巴斯夫杉杉生产的是“里”,那么宁夏金晶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就是“面”。

生产线上,一块块2毫米厚的超白玻璃,通过磨边、清洗、镀膜等工序,被机械臂轻巧灵活地转运线下装箱,最终成为太阳能光伏轻质面板。

“为什么是2毫米?”“寿命有多长?”摩挲着带有颗粒感的玻璃,大家细问特点。

“目前市场对组件面板、背板提出了更高要求,2毫米的厚度透光性更好、透水率为零,能提高发电量……”企业负责人解释。

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储备量推动下,金晶集团将宁夏金晶业务发展聚焦到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2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项目于去年10月试生产,已经给光伏组件头部企业提供配套产品。二期项目计划今年3月开工,投产后能生产不同规格的超白压花玻璃。

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支撑。

今年1月正式挂牌的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宁夏新型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开设光伏材料制备技术、硅材料制备技术、炭材料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四个专业。

“学生全部实行订单式培养,已经与东方希望、隆基硅材料等14家企业签订培养和就业协议。预计到2025年,学院新材料专业在校生将达4000人,每年为产业发展输送人才3000余人。”学院负责人介绍。

温暖如春、生机勃勃的实训室,鲜活的新生代力量,让与会同志信心十足:这,是新材料产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代表着产业发展的大前景、大未来!(记者 马晓芳 周一青 马 越)

(责编:阎梦婕、贾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