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里的“云世界”
——探寻“互联网+城乡供水”的彭阳模式
袅袅秋风,飒飒秋雨。9月,一场期盼已久的降雨,给彭阳大地解了渴。多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六分之一,缺水,如烙印一般,刻在彭阳的沟沟岔岔。曾经,对水的渴盼,来自天上的云。如今,彭阳县农村4.3万户19万人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依托的,是另一朵“云”。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从生命工程、解困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到宁夏中南部饮水工程,为了吃上水,彭阳付出了几代人的心血。吃上水,还要吃好水。近年来,彭阳县探索实施“互联网+城乡供水”项目,多元化投入、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均等化服务,实现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链条自动运行,从水务控制室到百姓手机的全天候在线,从线上预警到线下反馈的全方位服务。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水质达标率达100%,管网漏失率降低23%,年节水量30万方,年节约成本150万元。
一滴水里的“云世界”,吸引了全国10多个省市专门来取“吃水经”。以群众用水需求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干担当为保障,汩汩“智慧水”,乘着“水利云”,润泽群众心田,也奠定了乡村振兴基础,促进了用水权改革。
“数字+” 让每一滴水与“云端”相连
“山上是蓄水池,水池里装有液位计,水位低到下限时自动启泵补水,水面达到上限后自动关阀。”水管员马志有负责彭阳县文沟村等5个村子的供水维护工作。从蓄水池到村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联户表井,每块水表的流量信息都能通过地面上的抄表终端采集,并发送到调度中心进行数据分析。
在彭阳县农村饮水调度中心自动化监控室,“彭阳人饮工程管理系统”显示屏上,全县人饮总体建设、用水总量以及每户水费收缴等情况,一目了然;只需轻点鼠标,即可看到所有泵站、监测点、蓄水池、联户表井的运行。以前,要掌握水的浊度、余氯和pH值数据,要分几拨人,连续几天才能完成。现在,依靠自动监测设备,刷新数据只需5分钟,如果数据异常,平台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进行预处理。
科技引领,数字治水,大有作为、大有可为。一滴水里的一朵“云”,正是宁夏水利云。不用新建机房、无需服务器占用空间,借助水利云,彭阳县推行“331”智慧城乡供水模式。分散建设的4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整合为“1水源、2水厂、3片区”,传感器遍布泵站阀门,7466座联户表井,每隔5分钟向4.3万户农家水表实时传输数据,饮水控制细化到每家每户,流量水压等数据汇入物联网。管控靠云计算,调度实现自动化,管网漏失率由35%下降为12%。
“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水联网智能技术,对农村供水系统提供7×24小时的水源伺服、水厂伺服、管网伺服和入户伺服,以保证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让农村群众的自来水如同城里人一样,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院长王忠静说。水联网技术将用更准确的预报、更精确的调度、更高效的管理和更有效的利用,助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西北偏远山区“牵手”物联网技术,基础设施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敢于、善于把最前沿的技术创新用起来。政府、市场和农户都能参与其中、协同互动,投入、建设、管理、维护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正向循环,让每一滴水与“云端”相连,发挥最好的效用,也让每个农户享受“数字+”带来的便捷。节水、节支、增效,“互联网+城乡供水”的新模式,正是创新引领的生动实践。
“改革+” 让每一滴水融入创新因子
农村供水工程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就像粮食,千辛万苦丰收了,但收割、运输、保藏、加工、餐饮,哪个环节都得注意。供水工程往往点多面广,管道多要穿山跨沟,损耗大、维护成本高。望眼欲穿盼来的水,跑冒滴漏,让人心疼;供水不稳定,让人心烦。一边是管理成本高、水价高,一边是群众满意度低、缴费率低,用水卡在“最后一百米”。下决心解决难题,在改革上发力,彭阳县打开思路,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模式。
问题意识,试点先行。“有次一户家里水管爆裂,等到发现,把房子都淹塌了。”当了13年的水管员,马志有的记忆里,类似爆管、漫水的事情时有发生。曾经,马志有的手机里,闹钟都要定好几个,提醒自己去泵站手工关闸。即便骑着摩托车翻山越岭来回排查,小股漏水还是不易被发现。管道出了问题,检修要停水,老百姓喝水没保障。“家家都有大桶,得存着水。”马志有说。自来水入了户,但供水可靠度低,群众满意度也低,随之而来的,水费收缴更艰难。
改革的动力,很多时候源自对痛点的敏锐把握。2016年,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彭阳县的干支管线也从3000公里延长到7109公里,解决供水中的浪费问题,尤显迫切。试点,从解决泵站跑冒滴漏开始——对人饮工程的泵站、蓄水池、入户计量设施等试点开展无线采集、启停控制、液位压力传感、用水计量、视频监测等物联网改造,对流量、水位、水压等参数实施在线监测,推进泵站无人值守、远程控制、自动运行、联合自动调度。
因地制宜,以专业化促改革。随着工程深入推进,没有充足的资金,也缺少现成的经验,难题摆在面前,怎么办?不等不靠不要,彭阳县坚持多元化投入,引入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成立专门的水务投融资平台。2020年,运维人力从90人降至40人,水费收缴率从60%提高到99%。运营成本下降了,彭阳县将城乡水价统一调整到2.6元/立方米,全县农村群众与县城居民一样,喝上了“同源、同质、同网、同价”的自来水。公开透明的水价、预缴预付的收缴机制使农村居民能够明明白白地缴费用水,形成了“用水花钱、节水省钱”的共识,有效激发了农村居民的节水意识。
无论城乡饮水,还是农业用水,都要结合用水权改革做好节水文章,腾出宝贵水资源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态。“最近在忙着入户填表。”在徐塬村居民家庭生活用水常住户调查摸底表上,可以看到外出人口、常住人口、水量定额、阶梯水量等信息栏。目前,彭阳已完成全县74家工业企业、48家规模化养殖户的摸底调查任务;完成测量干渠130公里、支渠146.3公里,摸底调查灌溉面积9万亩、1964户非居民;完成农业灌溉水价、城乡居民生活饮水测算和报告的编制工作。接下来,彭阳将在总量控制、结构调优、效益凸显等3项发力,在分类水价、水资源税等2项改革,从收储调控机制、激励机制、信用机制、投融资机制体制等4个方面着手,推进用水权改革。
“实干+” 让每一滴水润泽群众心田
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9月15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张雷在调研“互联网+城乡供水”的彭阳模式后,如此称赞。
“怎么没水了,家里忙,腌草呢,要用,麻烦处理一下。”9月7日,丁岗堡村一名农户在“彭阳智慧饮水”微信公众号里上报维修,仅2分钟,就得到了工作人员的答复。“昨天夜间有用水,问一下用户属于正常用水吗?”“联系了,昨晚忘关水龙头。”水管员马志有的微信工作群里,这样的对话并不鲜见。农户用水,怎么让水管员来操心?“有的就老两口在家,水管子打开,忘记关了,淌一夜都不知道。”有了系统实时监测,农户家中的用水量和用水时间一旦出现异常,信息预警直接发送给水管员,“线上+线下”,数分钟内联系用水户、数小时内到位维修,这样的服务大大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一滴水里折射出了“云世界”,也生动地映照出彭阳为民办事的实效。自来水流进农家院,“用碗洗脸”成为历史,家家户户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成为农村新景观;远在外地的子女,拿起手机就能为老人随时买水;庭院经济、设施农业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改变,因水而来。“现在,自来水通到了灶台,我们也不用跑17公里外的水管所缴水费。”文沟村村支书兰武英说。用水有保障、更便捷,村里90%的农户放心地发展养牛产业,文沟村摘掉了“穷帽子”,奔向致富路。
创造经验、形成模式的优势何在?大胆探索、说干就干的决心和干劲儿,从何而来?立足本职岗位,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无疑是“互联网+城乡供水”的彭阳模式的密码所在。加快推进“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是关乎长远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必然要求。目前,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管理服务平台已启动建设,预计到2025年底,全区将实现“互联网+城乡供水”全覆盖,基本建成“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相信,让每一滴水走上“云端”、流进群众心田,必将为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