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市:以數字技術賦能 打造智慧醫療建設新樣板

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作為寧夏中衛市“一號工程”,已成為中衛市轉型追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來,中衛市先后出台“人工智能創新發展18條”“大數據產業發展18條”“寧夏樞紐建設32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網絡質效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獲批“國家(中衛)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中衛市成為全國首個“雙節點”城市。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暨強化經濟管理院長培訓班經驗交流會現場。人民網 李甜甜攝
在此基礎上,中衛市緊抓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契機,聚焦群眾看病就醫“急難愁盼”問題,依托“雙節點”城市優勢,持續推動智慧醫療建設,通過搭建“四類平台”、實施“五項創新”,促進健康數據融合共享,2023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統計信息中心發布的全國衛生健康信息化發展指數報告中,中衛市衛生健康信息化發展總指數排名第23,衛生健康信息化治理水平排名第15、應用水平排名第9。
“三個站位”謀篇 構建智慧醫療新格局
中衛市統籌各醫療機構和醫療集團信息系統,不斷強化醫療機構信息化應用支撐能力,形成“重安全、提質效、強監管”於一體的信息平台和智慧醫院服務體系。
中衛市依托“雙節點”城市優勢,統籌整合運營商雲資源,投資建設國家三級安全標准醫療雲專區,成立“互聯網+醫療健康”業務響應中心,不斷擴容高性能計算資源池,推動全國112家互聯網醫院、109家行業企業、243家公立醫院數據實施雲上部署。
中衛市積極融入區、市、縣“互聯網+醫療健康”建設“一盤棋”,建立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信息化建設工作專班,做到項目實施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推進。深化共建共用,暢通數據通道,向上對接國家和自治區信息化平台,向下聯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區)醫共體平台,增強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同時,搭建“市級平台+城市醫聯體信息平台+縣域醫共體平台+智慧醫院”的信息網絡架構,協調58家醫療信息化廠商接入中衛市“互聯網+醫療健康”一體化平台,打通數據接口4300余個,做到354個檢查項目線上互認,實現全市衛生健康信息互聯互通。
“四類平台”布局 開創一體化管理新局面
中衛市整合區域資源,組建“五大中心”(人力資源、醫防管理、運營管理、統計信息、物資供給管理),實現人財物統一管理、資源科學合理配置,年度採購成本降低3%,設備維護成本降低2%。
同時,中衛市升級改造基層信息系統業務功能,整合基層HIS、LIS、PACS、智能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系統,為基層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便民服務、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全覆蓋的線上醫療健康服務。構建基層醫療數據“隻錄一次”的應用體系,建立居民電子健康建檔108萬份。
中衛市立足區、市、縣、鄉四級遠程體系,結合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擴大遠程診療覆蓋面,優化收益分配機制,充分發揮互聯網門診、遠程影像、超聲、心電、病理、檢驗六大中心遠程診療功能,通過“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區域共認”的服務模式,開展各類遠程會診38萬例,實現優質診療資源充分下沉基層。
中衛市構建“雲儲、雲診、雲閱、雲膠、雲監”一體化影像服務新模式,做到全市12家醫療機構影像數據和電子膠片信息統一雲端存儲和調閱,實現醫學影像數據互通、結果互認。通過AI雲診技術,向醫療機構提供醫學影像智能輔助診斷,提高臨床醫生的診斷效率和精准度。
“五項創新”引領 激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依托中衛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優勢,推動“數據要素×”行動,促進醫療數據多場景應用,建設“數字人體”重大疾病人工智能診斷中心,開展肺結節、腦部Aspect評分、乳腺超聲、胸部DR等多種AI輔助診斷,有效降低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漏診誤診率、提高早診率。打造“雲上衛醫”智能家醫服務品牌,為23萬居民提供7×24小時AI家庭醫生健康管理服務,精准推薦就診機構。
中衛市堅持以評促建,落實智慧醫院分級應用評估制度,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趨向標准化、規范化、精細化,全市60%的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電子病歷達到4級以上。整合共用胸痛中心、創傷中心、卒中中心三個信息系統醫療信息,打通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信息壁壘,實現多學科、一站式精准治療,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同時,中衛市搭建醫療行業自主、安全、可控的信創雲資源池,將200余個醫療系統納入資源池,有效降低技術風險,切實保障數據安全。打造全域醫療運營決策支撐系統,制定統一的病案首頁數據標准,開展區域DRGs績效政策評估,通過分析計算出入組率、例均費用、平均住院日、時間消耗指數、費用消耗指數等多項績效指標,及時發現患者住院、診療、繳費等過程中的信息違規病案,提高病案首頁整體數據質量。
此外,中衛市搭建全域醫療器械唯一標識追溯平台,為每一件醫療器械登記實名制“身份証”,匯集醫療器械生產、流通、採購、消耗全過程業務數據,做到醫療器械全流程可追溯,實現全市11家醫療機構及42家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監管全覆蓋,確保各環節透明化、可視化監管。
下一步,中衛市將推進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向個人安全開放,試點AI大模型、5G+醫療健康、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探索醫療健康數據共享開放機制,釋放數據生產要素價值,支撐醫改決策。通過持續創新,推動智慧醫療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為全國提供可復制的建設樣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