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周興華發現史前阿舍利手斧

2025年03月24日09:15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手斧正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日前,寧夏博物館原館長周興華在野外調查時發現一件長57.2厘米的兩面器,比權威雜志《世界考古·考古動態》公布的中東沙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兩面器(51.3厘米)”還要長5.9厘米。

根據類型學推測,按照石器發展規律,周興華斷定這件兩面器為標准阿舍利手斧,通長57.2厘米,最大寬度12.6厘米,厚7.1厘米,重5284克,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史前阿舍利手斧。手斧發現地位於河西走廊西端馬鬃山南部疏勒河北面,地貌為荒漠戈壁。手斧所在地表遍布黑曜石打制的大小石器、石核、碎石、石片、石塊。周興華根據地形地貌與地表遺物推測,這裡應是一處史前石器打制場。從打制的手斧制作工藝來看,手斧由黑曜石打制而成,一端被修整為扁平弧形刃,另一端被修整為尖狀刃。手斧兩頭向前、后端聚尖,兩側兩面的片疤相交為鋸齒刃,刃緣有使用痕跡,手斧正反兩面和左右兩側基本對稱。

周興華今年83歲,退休后堅持野外調查已有20多年,他認為中衛長流水舊石器遺址至河西走廊馬鬃山是一個重型石器分布帶,並陸續發現了許多砍砸器、阿舍利手斧等重型石器。 周興華認為,寧夏地處青藏高原東緣,此次發現的巨型手斧與在長流水遺址地表發現的重型石器一脈相承,進一步証明寧夏及西北地區在舊石器早期就有人類活動,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巨型手斧其對稱性、刃緣修整水平與非洲、歐洲同類器物相當,直接打破了“莫維斯線理論”關於中國等東亞地區屬於沒有阿舍利手斧的“落后文化圈”論斷,以及部分學者認為秦嶺和淮河以北的西北地區沒有阿舍利手斧等重型石器的論斷。

周興華告訴記者,阿舍利手斧代表了古人類進化到直立人時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術,“根據舊石器時代的石器發展規律與類型推測,這件巨型手斧(兩面器)應當為舊石器早期人類遺物,為探索青藏高原早期人類的起源、智能、技術、活動提供了新的思考証據。對於前溯寧夏及西北地區史前史,探索中華民族發祥地,研究東西方史前文化關系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王剛)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