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全國政協委員李星:五項措施讓高校青年科研人員“輕裝上陣”

2025年03月07日16:03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銀川3月7日電 (記者穆國虎)“高校青年科研人員作為教育事業的中堅力量,對於推動教育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科研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大學黨委書記李星接受採訪時說,要大力支持高校青年科研人員,讓他們潛心做長周期創新研究。

近一年來,李星通過發放3.2萬余份調查問卷,結合系統調研和深度訪談發現,當前高校青年科研人員發展面臨考核評價制度不合理、教學與科研失衡、職稱晉升困難、生活壓力大等問題。

李星在調研中發現,一部分教師認為考核評價指標完全不能反映專業水平,一部分教師認為考核結果定性簡略,側重任務完成而輕視過程支持與糾錯。調研顯示,有的老師反映現行評價指標體系著重任務完成量而忽略質量,加之考評與利益過度關聯,催生出急功近利、學術腐敗等行為。

同時,大部分教師認為預聘-長聘制度所採用的量化評價體系以及職稱評定過程中的激烈競爭,使得青年科研人員面臨著巨大的科研壓力。部分青年科研人員為滿足考核要求,被迫放棄長周期創新研究,轉而追逐短期成果。

此外,當前高校職稱晉升競爭激烈,35.73%的教師認為晉級“非常困難”,部分高校對國家級課題和經費設定過高門檻,加劇了晉升壓力。生活方面,67.88%的教師表示經濟負擔重,收入與學歷不匹配,直接影響科研投入效率。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李星建議支持高校青年科研人員發展,主要有5項措施。一是推進業績分類多維評價改革。依據學科的特性,制定出詳細的分類評價戰略導向與基礎准則框架,引導青年科研人員多元化發展。二是打造立體化人才發展平台。三是優化青年科研人員的生活保障機制。四是完善青年科研人員導師制度,為青年科研人員制定個性化的科研發展規劃、進行科研指導與交流、協助青年科研人員組建科研團隊等。五是進一步營造健康的學術生態,制定專門的《科研人員稱號管理法》,規定人才稱號隻作為榮譽性標識,不作為科研項目申報、崗位晉升、資源分配等的剛性前置條件。

(責編:閻夢婕、趙文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