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穩增長 促發展丨寧夏:制定林光草光互補管理規范 支持新能源項目建設

2025年02月13日14:35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銀川2月13日電 (記者梁宏鑫)2月13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統籌構建新型能源體系 推動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會上,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林草局區總工程師周濤介紹,寧夏率先制定林光互補、草光互補管理規范,打造新能源與生態修復協同新模式,支持新能源項目建設,助力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守家業和興產業”同步。

自治區林草局組織專家對寧夏現有分布在同心縣、中寧縣、鹽池縣等地的部分光伏電站基地生態環境進行了監測和評估,經評估明確,“光伏新能源項目建設可以改變局部微氣候環境,增加草地植被蓋度、提升生物多樣性,提高草地生產力,促進林草地植被恢復。同時,光伏運營期可以提升土壤環境質量,有利於地表結皮和植被恢復,達到防風固沙作用”。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梁宏鑫攝

寧夏制定出台《“林光互補”“草光互補”項目建設管理規范》。進一步規范光伏項目建設用林用草,提出了光伏新能源項目建設使用林地草地的禁建區、可建區及規劃布局,明確了用林用草審核審批程序、光伏方陣管理措施、施工區損毀林草地修復模式和修復成效監測等內容,更加切合我區新能源產業發展實際。規范明確要求,科學規劃光伏新能源項目建設,年降雨量400mm以上降雨量區域的林草地原則上不能進行光伏建設。在優化電池組件方陣布設方式方面,要求年降水量低於 250毫米的區域,光伏板下沿高度不低於1.5 米﹔年降水量 250-400毫米的區域,光伏板下沿高度不低於 2米,光伏板下沿要高於現有灌木高度1米以上,並且合理確定前后陣列淨間距,確保光照能覆蓋到地表植被,使板下、板間植物正常生長和光伏發電互不影響。

寧夏強化項目建設管理,科學開展生態修復。風電、光伏項目建設不得採伐林木、割灌及破壞原有植被,不得將喬木林地採伐改造為灌木林地后架設光伏板,光伏方陣用地原則上不得改變地表形態,場區內禁止大規模地面硬化,項目實施前建設單位要科學編制草原生態修復方案並通過專家論証,優先選用鄉土灌草種,科學開展生態修復,同步開展生態監測,准確掌握項目建設區草原生態系統良性演替變化。通過更加科學、細致、嚴謹的規范管理,推動光伏新能源項目更加合理的使用林地草地,助推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深度融合發展。

“2025年,我們將嚴格按照‘林光互補’‘草光互補’建設管理規范,結合林草濕荒普查及年度監測,圍繞林木保存率、灌木覆蓋度、林草覆蓋率等重要指標,對光伏項目區林草資源開展調查監測,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周濤說,自治區林草局將全面加強與區內外科研院所合作,強化項目用地生態評估科學研究,通過探索多元生態效益轉化模式,最終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