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哨”集結,寧夏快診基層治理頑疾
銀川市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寶湖社區工作人員向轄區商戶宣傳相關規定。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人民路街道工人街社區召集物業和社區民警為居民紓困解難。
隆德縣城關鎮隆泉社區志願者清掃道路積雪。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社區檢查電路。
2020年7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辦、政辦印發《關於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的實施意見》,提出推行“街道(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制度,建立“一書三單”,即共駐共建協議書和共治資源清單、治理需求清單、服務項目清單。
近年來,寧夏打破行政隸屬壁壘,“一盤棋”推動結對共建,大力推行“雙報到、雙報告”“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解決基層治理難題。推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已簽訂共建協議8000多份,通過“網格大走訪”摸需求找資源,每年收集解決群眾“關鍵小事”8萬多件(次)。目前,全區已全面推行“街道吹哨、部門報到”,讓上級圍著下級轉、部門圍著街道轉,推動解決群眾操心事、揪心事、煩心事。
銀川市 “吹哨報到”落實不力問責一把手
為全面推行“接訴即辦”改革,有效解決城鄉基層治理過程中存在的橫向部門協作意識不強、縱向基層力量不足、管理執法銜接不緊、社會參與程度不高、干部擔當作為不夠等問題,銀川市2024年出台《“村(居)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工作機制(試行)》。截至當年11月底,運用“吹哨報到”機制“吹哨”2382次,解決問題2223個。
2024年10月27日,興慶區大新鎮人大代表李可芳在網格大走訪時接到銀橫社區居民反映,小區旁大新渠路燈出現故障,影響居民夜間出行安全。銀橫社區隨即啟動“吹哨”機制,實地探查發現,大新渠沿線12公裡共有657盞路燈,部分路燈因年久失修破損。10月31日,銀橫社區與大新鎮物業辦、寧夏興辰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攜手,維修路燈底座320個,更換路燈燈泡220個。“現在路燈亮了,散步時很舒心。”該社區居民杜克強高興地說。
銀川市“接哨”部門落實“接訴即辦”機制,對突發事故及可能造成群眾生命財產損失的訴求或關乎群眾實際生活的水電氣熱等民生問題即接即辦,一般性訴求分輕重緩急在7天內處置,復雜疑難訴求在15天內處置。
金鳳區長城中路街道寶湖社區巧用“吹哨報到”機制,整合各方力量,推動社區環境與文明建設大提升。針對商鋪佔道、亂擺亂放、飛線充電等問題,社區“吹哨”,聯合金鳳區綜合執法局、志願者與轄區物業公司迅速響應,勸導整治,讓商鋪規范經營。“我們通過‘吹哨報到’常態化整治,使環境煥然一新。”寶湖社區黨委書記李紅彩說。
銀川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銀川市強化部門聯動跟蹤問效,由市、縣(市、區)兩級黨委社會工作部牽頭,同級兩辦督查室、紀委監委等相關部門配合,跟進“村(居)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落實情況。賦予鎮(街)賦分權和評價權,根據部門報到率、配合度等,負責對縣(市、區)職能部門、市直相關部門“吹哨報到”事項落實辦理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對落實不力、推諉扯皮、問題回流的,由組織部門約談責任部門一把手。
大武口區 “雙報到、雙報告”融入基層治理
自“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推出以來,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實踐,將“雙報到,雙報告”融入基層治理工作中,組織52家機關事業單位與65個村(社區)結對共建,推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常態化下沉基層,在多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為基層治理注入強大動力。
2024年12月9日,走進朝陽街道東勝社區,單元樓道燈光明亮,居民往來安心。以前,281院和239院等無物業小區樓道燈損壞,居民夜間出行摸黑上下樓,生活不便且安全隱患多。社區黨委啟動“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后,大武口區供電公司快速響應,更換老化電線與損壞的燈具。隨后,供電公司舉辦安全用電知識小課堂,向居民講解觸電急救知識,將安全用電理念植入居民心中。
朝陽街道永康社區星海時代小區因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導致二期居民不動產權証書辦理停滯。永康社區黨委果斷啟用“社區吹哨、部門報到”機制,街道、社區與業委會三方依托多元協商平台,剖析問題,探尋解決之策,同時向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兩級自然資源和住建等部門求助。相關部門攜手社區,在14個月裡共同梳理復雜產權與資金問題,公正平衡各方利益訴求,逐步攻克難關。如今,已有125戶居民辦理了不動產權証書。
“雙報到、雙報告”機制積極引導機關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主動參與基層治理。截至目前,大武口區52家機關事業單位已累計走訪群眾600余人,辦理民生實事80余件。
吳忠市 單位與社區“結親”解難題
“小區環境好了,住著舒心,大家心情更好了。”2024年12月8日,家住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金星花園社區利北小區的“樓道紅管家”馬克說。利北小區建於1983年,屬於老舊小區,無物業公司管理,基礎設施老化嚴重。2018年,社區召開業主大會,選舉熱心公益事業、責任心強的小區居民成立“先鋒管家團”,負責小區大小事務。
成立初期,小區治理力量比較薄弱。“有居民反映樹木影響採光,還有部分樹木枯死,利通區自然資源局黨員馬克了解情況后,主動找到專業團隊修剪、補栽樹木。”金星花園社區黨委書記劉亞麗說。社區聯合“先鋒管家團”,結合“聚焦百姓百件事,傾心為民辦實事”活動,通過前期入戶走訪、網格內發布,解決居民的諸多煩心事。
同心縣11名縣處級領導干部擔任“聯合黨委”書記,創新“書記聯辦解難題”機制,投入100余萬元實施搭建車棚、安裝充電樁等民生實事項目51個。鹽池縣堅持社區點單、政府買單,縣財政投入1000余萬元實施小區停車場硬化、更換單元門等“微實事”項目120余個,讓幸福在群眾家門口升級。
近年來,吳忠市持續深化社區“聯合黨委”工作機制,組織980余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93個社區簽訂共建協議,推行1.28萬名在職黨員到社區認領1個微心願、辦理1件實事等“四個一”活動,開展政策宣傳、法律援助、健康義診等志願服務活動20萬余人次,認領服務項目和“微心願”上萬個,解決了小區門禁損壞等問題2400余個。
“社區事務繁雜,我們將用好、用活社區‘聯合黨委’工作機制,推動力量整合、資源下沉,有效賦能社區治理。”吳忠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隆德縣 多方協調共同解決
隆德縣城關鎮東關社區服務15個小區、4191戶家庭、12301名常住人口,是該縣最大的社區,面臨著轄區面積大和人口老齡化的雙重挑戰,可該社區在基層治理方面“身懷絕技”。
2024年5月,中關村小區5號樓下水道主管破裂,導致污水返涌,影響了居民生活。社區工作者了解情況后,向城關鎮政府綜合辦公室上報,並聯系了城建部門。在城建部門協助下,很快便解決了問題。
除了社會服務,社區還致力於解決居民家庭困難。
2024年4月,社區工作者發現一位女子在小區內自言自語。經了解,該女子患有精神疾病,其丈夫因癌症晚期正在北京接受治療。社區工作者連續兩天觀察后上報情況,社區迅速響應,協調派出所和救護車,與患者溝通后,將其送往醫院,並墊付了3300元治療費。同時,社區還協調教育部門安排老師照顧患者的孩子,並為其丈夫申請了3000元臨時救助。患者住院期間,社區協助為其辦理了低保。
“社區以服務群眾為中心。”2024年12月9日,東關社區黨支部書記李冬草說,老小區存在房屋陳舊、住戶年齡大等諸多問題,還需多方協調,共同解決。
“2024年11月,我們社區與縣婦聯合作,為有就業創業意願的婦女舉辦了為期半個月的育嬰護理培訓班,吸引了60多人參加。”城關鎮隆泉社區黨支部書記韓雲介紹,培訓結束后,學員將被安排到月嫂中心等工作。此外,社區還根據居民需求,為居民申請輔助工具。2024年,社區為1戶居民申請了新輪椅,最近還為其送去洗澡工具,幫助居民解決生活困難。
“目前,我們正利用駐區單位職能和在職黨員專業特長等資源優勢,與6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簽訂共駐共建協議書,商定建立‘社區治理資源清單’,結合實際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為精准服務群眾創造條件。”隆德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雙報到、雙報告”、主題黨日和志願服務等形式,隆德縣正不斷落實“濃情端午”“健康義診”等社區治理項目,用實際行動解決群眾所需所盼。
期待 對“吹哨”的反應再快些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需要處理轄區方方面面的問題,有時難免有顧不到的地方。”隆德縣城關鎮隆泉社區黨支部書記韓雲說,作為擁有8個居民小區、服務2656戶6598人的大社區,隆泉社區需要多部門協同發力,共同發現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解決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需求。
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銀橫社區工作人員曹錦秀表示,她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個別部門對“吹哨”反應遲緩,導致問題解決延遲,錯過最佳處理時機,影響群眾對機制的信任和滿意度。例如,一些緊急的社區安全隱患事件,若相關執法部門不能快速“報到”處理,可能隨時引發事故。此外,“吹哨”與“接哨”雙方信息傳遞存在不暢現象。社區“吹哨”時對問題的描述不夠精准全面,或者部門“接哨”后對實際情況了解不夠深入,容易造成誤解,導致解決問題的措施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在處理一些涉及專業領域的設施故障時,因信息溝通有誤,維修人員帶錯工具或材料,延誤修復進程。
對基層治理,社區居民也提出訴求,希望相關部門從多個角度推進工作,讓居民對基層治理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長城街道新世紀小區居民王新民曾是“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制度的受益者,他認為“吹哨”的方式可以進一步拓寬,例如成立微信群組、研發微信小程序等,讓居民反映問題時更加方便,響應部門也能夠更快作出反饋和回應,同時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提高響應效率。
吳忠市民馬先生說,社區作為聯系群眾的“最后一百米”,有許多問題需要“吹哨”,“吹哨”重點應放在群眾所需吹好“日常哨”、重點工作吹好“攻堅哨”、應急處置吹好“應急哨”。
銀川市金鳳區閱海萬家居民王璐則表示,社區應該加大對“吹哨”機制及其他社區治理好做法的宣傳力度,可以在宣傳欄顯著位置向居民介紹相關工作機制,方便居民用好反映問題的途徑,解決實際問題。她最近才從報紙上了解到“吹哨”機制,此前,她在社區遇到問題一般會撥打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反映。今后,她會找有相同困擾的鄰居一起與社區溝通,通過啟動“吹哨”機制,提升問題的解決進度和成功率。(記者 裴 艷 龔依然 楊玉瑛 師 越 見習記者 賀 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