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長在田埂上的“調解團”

2025年02月02日09:10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隆德縣幾乎村村都有“調解團”,調解村民之間的各種矛盾糾紛是他們的“拿手好戲”。

  隆德縣聯財鎮恆光村村民汪子君(化名)遭遇了一件鬧心事。把大部分財產分給兩個兒子后,沒想到大兒子生意失敗后又遭遇婚變,再婚后的他提出要再分走一半父親的二層樓房。“房子割你一半,我們咋住?”汪子君眉頭鎖成個“川”字。

  因為這事,父子倆紅了臉,兄弟倆吵過架,一家子往日的和睦消失了。

  看到這種情況,親朋好友紛紛來相勸,想要把兩代人的心往一塊兒拉,可都鎩羽而歸。

  背著手走到村委會,公告欄張貼的10個二維碼讓汪子君眼裡有了光。

  “沒錯,我家的事,就他能調解。”拿起手機掃了一個,“跳”出一名調解員的微信信息。

  聯財鎮地處寧夏和甘肅兩省(區)三縣交界處,人員管理難度較大、矛盾多。去年,隆德縣公安局以創建“楓橋派出所”為契機,組建村級調解團,致力群眾矛盾不出村。聯財鎮將村裡的“五老鄉賢”、派出所所長、司法所所長、警務室民警、村黨支部書記、企業代表等10人組成調解團,並公開微信二維碼,讓遇到糾紛的群眾可掃碼“點單”選擇調解員。

  被汪子君“點將”的調解員是王安明,在村裡具有一定的威信。

  僅2個小時,王安明就解開了兩代人的疙瘩,並讓他們在村干部、民警和司法所的見証下,簽了調解協議書。后續回訪得知,汪子君大兒子在縣城做起了蔬菜生意,二兒子則在外地工作,兄弟倆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家庭氛圍也恢復了往日的和諧,汪子君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來。

  近日,隆德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民警邁開“鐵腳板”,走進千萬家,把村黨支部書記、村第一書記、司法人員等人組成“調解團”,把老干部、老黨員、老教師和老軍人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組建成調解專家團庫,群策群力調解各類矛盾。

  在隆德縣楊河鄉穆溝村,楊某家屋后有不足1米的宅基地。看著這點地荒著可惜,楊某便種點玉米,可犁地時又多佔了鄰居家一尺地。恰巧下雨,這塊地被鄰居家院子排出的雨水沖了,一下“點燃”了兩家的矛盾。

  為了調解糾紛,楊河鄉派出所所長姚小寧解決了排水問題還幫忙修了水窖。可土地糾紛卻不是姚小寧的專長。

  姚小寧打開本村的“專家團庫”,把兩戶人家的矛盾和專家們一分享,不一會兒,穆溝村一組村民馬銀祥稱認識矛盾雙方,願從外地返回協助調解。

  “我們兩家人的這點小事情,怎麼把你也‘驚動’了。”看到馬銀祥驅車百公裡從外地趕來調解,雙方都表示願意退讓。

  在隆德縣奠安鄉,由村黨支部書記、村第一書記、警務專干及民輔警組成了一支“書記調解團”專門化解村裡的矛盾。2024年,奠安鄉共計發生47起矛盾糾紛,在“書記調解團”的努力下,全部得到妥善化解,實現了矛盾糾紛“清零”的目標。

  去年,隆德縣公安局走訪群眾3.1萬戶,矛盾風險化解率99%。同時,整合警力,在人口密集區、警情復雜多發區和民生案件高發區,開展24小時不間斷治安巡邏防控,在轄區13個鄉鎮建立98個管理站和勸導站。(記者 喬素華 師 越)

(責編:梁宏鑫、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