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寧夏兩會丨人大代表馬文龍:支持彭陽肉牛產業發展 促進全產業鏈綜合利用
人民網銀川1月21日電 (記者穆國虎)1月1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開幕。會后,寧夏人大代表,彭陽縣新集鄉黨委書記馬文龍接受採訪時表示,建議繼續關心支持彭陽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綜合利用,促進肉牛產業延鏈補鏈。
近年來,彭陽縣大力推進肉牛養殖示范村、“出戶入園”養殖園區建設,開展優質肉牛高效育肥、科學飼養、養殖綜合配套技術推廣與示范,全縣肉牛產業實現擴群增量。
寧夏人大代表,彭陽縣新集鄉黨委書記馬文龍。人民網記者 穆國虎攝
據統計,彭陽縣累計培育“5350”模式養殖示范村68個、“2652”模式養殖示范村10個,建成“出戶入園”園區10個。彭陽縣肉牛養殖場(戶)達到1.5萬家(戶),萬頭肉牛養殖鄉鎮達到5個、千頭肉牛養殖村達到46個,培育100—200頭肉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場14家,300—500頭肉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場8家,500頭以上肉牛標准化規模養殖場7家。截止2024年底,全縣肉牛飼養量達到22.33萬頭。
“新集鄉肉牛飼養量8.2萬頭,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17585.8元,其中草畜產業收入佔比54.26%。”馬文龍說。目前,彭陽縣肉牛年屠宰量達1.2萬頭以上,年產牛血、牛骨、牛皮等各類牛副產品4000噸以上,實現年產值6400萬元以上。
“但縣內還沒有牛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導致全縣肉牛產業附加值流失嚴重,加之肉牛市場價格低迷、品牌效應不大、營銷方式單一、營銷渠道不寬、效益不高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馬文龍說。
為此,馬文龍建議,懇請自治區繼續關心支持彭陽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綜合利用,促進肉牛產業延鏈補鏈,在科技研發、生產設施、環保設備投入及市場拓展等方面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助力彭陽縣肉牛全產業鏈發展。
“在項目資金層面給與傾斜支持,加大對‘見犢補母’、優質‘母本轉換’、飼草青貯(干草調用)等方面資金補貼力度。”馬文龍表示,統籌金融部門(銀行機構)簡化貸款手續、延長貸款期限、降低貸款利率,幫助養殖戶渡過難關。
同時,扶持以肉牛屠宰、牛肉牛骨牛血等副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構建“產加銷”一體化和“一三二”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提升肉牛產品附加值。
此外,加大“寧夏六盤山牛肉”品牌推介力度,拓寬大中型城市營銷市場,鼓勵支持電商直播帶貨,實現“線上線下”營銷模式,增加群眾收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