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明確構建“一河三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
人民網銀川11月4日電 (記者閻夢婕)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 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1.68%,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濕地保護率穩定保持29%,歷史遺留礦山綜合治理面積不低於75平方公裡,實現中衛市和固原市動態清零﹔到2030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機制更加健全,美麗寧夏建設的生態和安全本底更加穩固﹔到 2035年,生態保護修復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生態共治、環境共保、城鄉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顯著提高,美麗寧夏基本建成。
《規劃》提出,嚴格落實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著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協同性,立足全域生態系統整體性,突出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中的核心地位,構建“一河三山”(黃河、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形成主體功能明顯、發展優勢互補、良性聯動循環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規劃》銜接落實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將全區劃分為北部引黃灌溉平原區、中部干旱草原區、南部黃土高原區3個一級分區和22個二級分區,確定了由7項生態質量類、8項修復治理類指標構成的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指標體系,提出全面優化荒漠生態系統質量和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兩大策略六項生態修復任務,確定了15個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及其生態修復任務,推動實施18個重點生態修復工程。
《規劃》要求,要圍繞自然保護地,以水系、山脈為骨架,統籌推進以自然保護地為主的重要生態源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擴面增綠、灌草植綠,構建結構完整、廊道連通、功能完善的生態網絡,鞏固提升生態源地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和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規劃“三廊四帶一環”的生態網絡結構。要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方針,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要素加快生態系統恢復進程,強化生態保護修復支撐,改善生態系統質量,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提高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規劃》強調,要凝聚工作合力,形成自治區統籌、部門聯動、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要嚴格規劃傳導和用途管制,強化規劃銜接落實,落實自治區、市、縣三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分級保護、分類治理、分區修復措施。要創新政策體系,引導實體、金融資本、社會資金參與,推動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生態保護修復保障力度。要加大科技支撐,探索寧夏各類生態系統演變規律、影響機理,研究應用生態修復新方法新技術。要完善生態修復項目管理制度,加強項目審查、實施監管和后期管護,組織開展修復成效評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寧夏明確構建“一河三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
- 人民網銀川11月4日電 (記者閻夢婕)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等八部門聯合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 2025年,森林覆蓋率達到11.68%,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7%,濕地保護率穩定保持29%,歷史遺留礦山綜合治理面積不低於75平方公裡,實現中衛市和固原市動態清零﹔到2030年,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機制更加健全,美麗寧夏建設的生態和安全本底更加穩固﹔到 2035年,生態保護修復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生態共治、環境共保、城鄉區域協調聯動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水平顯著提高,美麗寧夏基本建成。 《規劃》提出,嚴格落實國家“三區四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著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協同性,立足全域生態系統整體性,突出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在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中的核心地位,構建“一河三山”(黃河、賀蘭山、六盤山、羅山)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形成主體功能明顯、發展優勢互補、良性聯動循環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