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強化統籌協調 辦好扶弱助困“暖心事”
“我媳婦有智力殘疾,女兒因腦部發育不好,需要長期治療服藥,日子過得很困難。感謝黨的好政策,把娃兒納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不僅發養育津貼,街道還給我們安排了廉租房,不時有愛心志願者前來幫我們收拾衛生,現在生活越來越有盼頭。”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警民路社區居民高亮,在談及相關部門給予的關愛幫扶時感動地說。
高亮一家人的經歷是當地情系特殊困難群眾,開展關愛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6月,寧夏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程實施以來,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三屆七次全會關於“竭盡全力解決好特殊困難群體等‘小百分比’的急難愁盼,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的工作要求,統籌推進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充分發揮聯席會議辦公室統籌協調作用,有力指導推動各市、縣(區)黨員干部搭起關愛幫扶“連心橋”,辦好扶弱助困“暖心事”。
今年6月,寧夏明確由自治區22個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組織實施基本生活保障、特殊困難農民、特殊困難殘疾人、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法律援助、特殊困難職工、特殊困難青年、特殊困難婦女兒童、社會參與十二項關愛幫扶行動,並在全國首次創新建立聯席會議、動態管理、聯系包抓、部門會商、宣傳引導、社會參與、責任落實7項機制,切實解決特殊困難群眾的困中之困、難中之難。
“我們專門制定下發了《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程工作指南(試行)》,進一步明確對象標准,細化對象發現、入戶調查、評議認定、確定方案、跟蹤指導、評估驗收等工作流程,推動這項民生工程有心有行、見行見效。”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一處處長楊宗鑫表示。
為了統籌推進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程加快實施,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編制《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流程圖》《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程匯總表》,建立工作台賬,及時掌握各地工作動態,指導各市、縣(區)精准調配資源力量,最大限度用足用好現有政策,實現市域內的問題在市域解決。
同時,對各地工作開展情況通過電話問詢、座談交流等形式進行指導,採取“四不兩直”方式,實地調研了興慶區、金鳳區等16個縣(區)68戶特殊困難群眾,點對點“解剖麻雀”,指導縣(區)、鄉鎮(街道)嚴格認定標准、把握關鍵環節、規范工作流程。
當前,寧夏664個社區、2219個行政村普遍建立以鄉鎮(街道)包抓干部、駐村工作隊、村(社區)干部、專職網格員等為主要力量的主動發現隊伍,結合首次排查情況,綜合運用“大數據比對+鐵腳板摸排”的方法,再次對全區927戶重點家庭逐一入戶核查,通過與特殊困難群眾面對面交流思想,手拉手溝通感情,心貼心共解難題,讓特殊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指導各地在做好全面入戶調查的同時,對重點家庭進行分類,每個縣(區)先從最急迫、最復雜的特殊困難群眾開展關愛幫扶工作,從“分層分類”變“一戶一策”制定關愛幫扶方案。組織200余名市級和縣級以上干部擔任包抓領導,安排責任單位與特殊困難群眾建立結對關系,“一對一”落實關愛幫扶措施,並引入志願組織參與其中。全區共評議認定首批84戶279名關愛幫扶對象,符合政策設計初衷,干部群眾高度認可。
目前,自治區正在加快推進第一批279名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確定精准到人的幫扶措施580條,已落實448條,並啟動了第二批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擬於11月上旬建立第二批特殊困難群眾信息庫。各市、縣(區)精准識別對象,精細制定措施,初步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的特殊困難群眾關愛幫扶工作格局,通過會商機制、提級辦理,有效破解了以往依靠單個部門(單位)難以解決的問題。
下一步,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將繼續強化統籌協調、工作調度,適時組織召開自治區聯席會議,著力強化信息共享、工作協同,持續推進“十二項關愛幫扶行動”,動態管理、精准幫扶,不落一戶、不漏一人,形成關愛幫扶特殊困難群眾的長效機制,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