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文化旅游

走進西夏陵 探尋歷史記憶

2024年10月18日09:27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西夏陵游覽。

經過修復的文物,向公眾展出。

西夏陵出土了多件迦陵頻伽,其形人首鳥身,又稱“妙音鳥”。

楊弋在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檔案中心查閱資料。

游客在西夏陵景區體驗木活字印刷。

西夏陵坐落於賀蘭山山脈南段東麓。

在賀蘭山東麓的一片洪積扇中,有一群巨大的錐形土堆,這是古老的西夏陵——公元11至13世紀我國西北地區西夏王朝的陵墓群。“賀蘭山下古塚稠,高下有如浮水漚”,《古塚謠》中的詩句描述了墓群高低錯落的景象。

西夏陵是寧夏唯一一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擁有宏偉的9座帝陵和嚴整的271處陪葬墓,以及鎏金銅牛、力士碑座等萬余件文物。

“眼前的陵塔已經很壯觀了,可這僅僅是現存的夯土部分,在它之上原本還有層層疊疊的屋頂建筑。迦陵頻伽、神話瑞獸鴟吻等文物的出土,都佐証了它曾經的宏偉。”銀川西夏陵區管理處副研究館員楊弋說。

楊弋在西夏陵從事考古調查保護研究,以及檔案整理工作已有20多年,親歷了數以萬計文物殘件的出土,而文物出土、修復的過程,就是還原歷史的過程。“比如在帝陵夯土牆兩側的原始地面上,我們清理出一段有規律的小水坑,根據經驗可判斷為散水坑,即屋檐排雨時滴落的水痕。再結合已出土的大量板瓦、筒瓦等建筑材料,可以推斷陵園的牆體頂部為兩面坡式的屋檐結構,兩側散水坑的寬度也就是屋檐的寬度。”楊弋介紹。

西夏陵是公元11至13世紀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地帶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產物,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提供了特殊見証。

文物是歷史的“代言人”。楊弋說:“當觀眾在博物館,端詳著我們小心翼翼挖掘出土的文物,對其精湛的工藝、深厚的底蘊發出贊嘆時,也感染和激勵著我們繼續盡己所能保護文物,當好守護者。”(記者 王曉龍 白 茹)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