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小醫院”守護群眾“大健康”

2024年06月27日09:17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6月14日,參加義診活動的醫療專家在為閩寧鎮百姓免費診療。當日,自治區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在永寧縣閩寧鎮開展“青年名醫西部行 共筑京寧健康情”義診活動。活動邀請北京多所醫院知名專家,在閩寧鎮為當地百姓開展義診服務。新華社發

青銅峽市青銅峽鎮衛生院醫生詢問患者病情。記者 張濤 智慧 攝

俯瞰位於青銅峽境內的黃河寧夏段(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2023年,青銅峽市投入1190多萬元對轄區9家鎮衛生院、77家村衛生室的內外環境及水電等基礎設施進行維修改造。目前,14家村衛生室達到村衛生室五星級標准。 新華社發

編者按

近年來,寧夏醫療衛生工作聚焦基層,扎實推進基層運行機制改革、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基層醫療機構配套設施、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為廣大基層群眾提供了更方便的公共醫療服務。近日,記者走進銀川、吳忠、石嘴山等地的鄉鎮衛生院,切身感受到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變化。

從“無”到“有” 急救站延伸至鄉鎮

“需要急救轉運的病人很多,基本是24小時連軸轉。”5月21日,記者見到銀川市金鳳區良田鎮中心衛生院醫生馬吉寧時,他匆匆忙忙和記者說了幾句話,就跟著急救車轉運病人到二級醫院治療。

當天8時23分,良田鎮中心衛生院接到120急救中心指令,植物園中心村有位伍姓村民撥打120急救電話稱腹痛。沒有多久,這位病人便被拉到了該院的急救室內,馬吉寧安排護士給病人測血壓,做心電圖,採血查血常規,做泌尿系B超,診斷病人為腎結石引發的疼痛。“我給病人打了止痛針,並迅速聯系上級醫院,為病人進行碎石治療。”馬吉寧告訴記者。

去年12月,銀川市緊急救援中心在良田鎮中心衛生院設立基層急救良田鎮分站。急救站成立以來,已搶救了兩位心臟驟停患者,並及時送往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進一步救治。去年12月,興源村村民於某到良田鎮中心衛生院就診,在醫院門口突然倒地。“當時病人心跳驟停、無意識,醫護人員對病人實施了心肺復蘇、藥物復蘇、電除顫搶救,40多分鐘后,病人心跳恢復,但仍無意識。我們與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聯系,第一時間將病人轉至該院進行進一步治療。”今年2月,馬吉寧還參與搶救了一位因為哮喘發作導致呼吸困難、心跳驟停的患者,經過搶救,病人心跳恢復,后被送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進一步救治。

“過去急診需由銀川市區派出120急救車,從市區到良田鎮最快需要半個小時,急救良田鎮分站設立后,居民撥打急救電話后,院裡的急救車可馬上出發,大幅縮短了路上花費的時間,為急診患者爭取到了黃金救治時間。截至目前,急救良田鎮分站已經緊急搶救轉運病人150多人。”良田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王蘭州介紹,心梗、腦梗或因車禍受傷之類的急危重症,從發病或受傷到施救的時間差,直接關系到搶救效果。該鄉鎮急救站不僅輻射良田鎮轄區9個村(居)4萬余名群眾,而且還惠及轄區南至閩寧鎮,東至永寧縣勝利鄉,西到西夏區平吉堡農場、黃羊灘農村范圍內的群眾。“急救站可以將基層以前‘先送后治’的急診過程轉變為‘先治后送’,尤其為心梗、腦梗、心臟驟停患者贏得最佳搶救時間,提高病人生存率。”

記者從永寧縣望遠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獲悉,該中心是寧夏第一批成立的胸痛單元,目前可以實現胸痛患者入院搶救,30分鐘內轉診到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胸痛中心救治。

“我們院的一名醫生正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參加寧夏院前急診急救培訓,后面,我們將派更多的醫護人員外出培訓,為將來開設急救科儲備人才。”5月20日,青銅峽市峽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馬麗娜告訴記者,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急診急救仍然是短板,但現在,心臟驟停、腦梗等多發,如果基層衛生醫護人員有專業的急救知識與技能,能為急危患者爭取黃金救治時間。

“去年以來,寧夏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救護車載急救設備63套,配齊除顫儀和簡易肺功能儀。不斷提高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和效率。”自治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從“少”到“多” 增設臨床特色科室

記者了解到,寧夏以“優質服務基層行”為抓手,組織縣域內各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下沉基層,拓展了口腔科、婦產科、康復科、皮膚科等科室業務,重點提升了住院及基層手術服務能力,個別衛生院二級手術記錄實現了“零的突破”。

永寧縣望遠區域醫療衛生中心的外科手術室已經開設多年,“我們醫院每年可以做300到400台二級手術,一般以縫合等手術為主。”5月,該衛生中心做了2台二級手術。

“我們醫院有2間手術室,均達到二級醫院手術室的標准。”5月21日,記者到良田鎮中心衛生院採訪,其中一間手術室正在進行手術。該院負責人王蘭州介紹,醫院有一名手術室大夫,可以做靜脈曲張、骨科取鋼板、痔瘡、囊腫等二級手術。今年以來,已經進行了15例二級手術,其中1月至3月進行了200多例一級手術。

走進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東南部的陶樂鎮中心衛生院,記者看到,衛生院門診大廳寬敞通透,走廊兩旁並列著一排排整潔明亮的門診室,從常見的內科、外科、兒科、婦科等診室,到口腔科、中醫科等特色診室一應俱全,為前來就診的居民提供著全方位的醫療服務。

陶樂鎮中心衛生院轄區包括5個村、2個社區,總人口約1.5萬人,如果算上輻射到的周邊鄉鎮,服務人口數可達到5萬人。然而,好幾年前,這裡人流稀少。陶樂鎮中心衛生院副院長白娟回憶:“那時候衛生院開設的診室少,能覆蓋的疾病種類也少,轄區居民不願意來,有條件的都往縣醫院跑。”2021年以來,陶樂鎮中心衛生院達到“優質服務基層行”國家推薦標准、建設自治區緊急救援中心急救分站,建成區域醫療分中心、社區醫院……陶樂鎮中心衛生院的診療能力一步步提升。如今,陶樂鎮中心衛生院年門診量5萬余人次,住院1000余人次。

5月20日上午,石嘴山市平羅縣黃渠橋鎮中心衛生院的中醫理療室中,光線明亮,藥香襲人。中醫大夫張海兵正在為腰椎退行性病變的患者李秀梅進行牽引治療。近年來,黃渠橋鎮中心衛生院持續延伸發展口腔和中醫特色專科,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硬件建設,配置中醫特色設備,將中醫適宜技術與中醫康復治療結合,大力發展康復科特色服務。在整合優化職能科室的同時,配齊中醫理療室、檢驗室、放射室、彩超心電圖室等輔助科室,不僅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更實現了居民“家門口”看病的願望。

目前,黃渠橋鎮中心衛生院備有中藥飲片300余種,中醫理療室可開展針灸、推拿、烤電、艾灸等14種中醫適宜技術服務,能運用中西醫技術治療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的疾病。

“我們積極拓展口腔科業務,現在口腔科有口腔綜合治療椅、牙科X光機等11種設備,可開展口腔診療項目16種,今年以來接受口腔患者110人次,實現從無到有,同時我們還重點建設了婦科、康復科、外科特色科室。”青銅峽市峽口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馬麗娜說。

從“小”到“大” 多渠道培優用才

“重回學校使我的業務能力有了提升,以前接診時遇到的一些難題,現在都能迎刃而解了。”在黃渠橋鎮中心衛生院,記者遇到正在寧夏醫科大學攻讀針灸推拿學碩士學位的馬漢江,作為該衛生院第一位在職研究生,馬漢江表示,自己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

馬漢江是兩年前由黃渠橋鎮中心衛生院自掏腰包送出的一名青年人才,目前正在寧夏中醫研究院規培基地進行輪轉學習,明年畢業后便會回到衛生院開始全職工作。送青年人才返校進修,正是衛生院發展壯大人才隊伍的一次嘗試。

“近幾年,我們通過‘引進來,送出去’的方式,培養自身復合型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目前已經初見成效。”黃渠橋鎮中心衛生院負責人張偉說。

在“引進來”方面,黃渠橋鎮中心衛生院通過連續幾年的全區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根據具體業務需求吸納和補充臨床、中醫等專業的青年人才﹔在“送出去”方面,有計劃地安排醫務人員到區、市、縣級醫療機構參加短期及中長期培訓進修,同時依托區域醫療聯合體作用,建立與上級醫療機構的人才對口支援和雙向交流機制,帶動醫療團隊整體能力提升。

“人才培養是基層醫療機構的大難題,與其坐等政策,不如積極行動起來,挖掘身邊的人才資源,自主培養優秀的青年骨干力量。”張偉說。

“今年5月,石嘴山市中醫醫院通知要舉辦中醫館骨干人才培訓,為期10天,我們已經為院內5名醫護人員報了名。”平羅縣頭閘鎮中心衛生院院長李生寧說,“鄉鎮衛生院工作飽和度高,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但我們仍然引導支持大家參加業務培訓,提升專業能力。”

去年,頭閘鎮中心衛生院派出1名彩超醫師到平羅縣人民醫院參加為期3個月的短期進修,今年派出1名口腔醫師到平羅縣人民醫院口腔科進行學習。同時,衛生院每年都會送出醫護人員參加為期1年的全科醫生轉崗培訓,目前已有2名醫生結束培訓,回到衛生院進行診療工作。

人才培養也獲得了豐厚回報。截至2024年4月底,來頭閘鎮中心衛生院就診的患者數量達到9430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8%,其中,接受中醫診療的患者數量達到5962人次,較上年同期增長17%。

石嘴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該市以培訓需求為導向,培訓學員25人,其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全科醫生2人、鄉村醫生19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床業務骨干4人。“我們將加大培訓力度,繼續加快基層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服務功能,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該負責人說。

自治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寧夏布局自治區“一南一北”基層衛生人才培訓基地,採取跟師培養、分層遞進的方式,累計組織300余名基層醫務人員參加了實踐技能培訓。依托國家、自治區和相關基金會舉辦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培訓項目,累計線上培訓基層全科醫生、業務骨干、鄉村醫生等9000余人次,線下培訓5000余人次。依托寧夏醫科大學定向免費培養醫學大專學歷鄉村醫生,全區大專以上學歷鄉村醫生達到80.28%。

從“有”到“優” 村衛生室提檔升級

走進青銅峽市青銅峽鎮余橋村衛生室,窗明幾淨、功能布局合理、就診環境舒適,設有診室、治療室、藥房等功能服務區,衛生室內還配備了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紫外線燈車、制氧機等,醫療設備、基本藥物齊全。輸液室的病床上躺滿了患者,還有部分群眾坐在輸液椅上等候。新改造的中醫閣古香古色,“這裡可以刮痧、理療、拔罐,每天來中醫閣治療的病人也很多。”余橋村衛生室醫生馬百龍向記者介紹。

“叔,你回去把這個活血化瘀的藥繼續吃上,吃完了再來開。”馬百龍對村民楊建民說。記者看到,桌子上擺放著一台醫保刷臉支付系統,楊建民湊到跟前“刷個臉”就完成了繳費,然后轉到藥房取藥。“現在,我們使用的是寧夏基層醫療衛生綜合服務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實現村衛生室、鄉鎮中心衛生院、市級醫院信息共享。患者的就醫信息在這個系統上都能看到。”馬百龍告訴記者。

“去年,青銅峽市投入1190多萬元對轄區9家鎮衛生院、77家村衛生室的內外環境及水電等基礎設施進行維修改造,對65個村衛生室進行清潔供暖改造,為村衛生室配置制氧機、紫外線燈車、中醫診療設備等446台,目前,14家村衛生室達到五星級標准,40家村衛生室達到四星級標准,三星級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青銅峽市衛生健康局負責人王自君介紹。

“以前,村衛生室冬天都是用煤爐取暖,每天燒爐子,手上、鼻孔裡都是黑煤灰,屋裡也不暖和,病人待不住。”良田鎮園林村衛生室村醫郭軍告訴記者,情況從去年開始有了變化,銀川市金鳳區對村衛生室進行標准化改造,將村衛生室的窗戶更換成雙層玻璃,地面重新鋪了瓷磚,牆面重新粉刷。讓郭軍開心的是,衛生室裡還安裝了太陽能空氣源熱泵,裝了13組暖氣。“2023年冬天,衛生室一點都不冷,能坐住人了,病人也多了。”郭軍說。

記者從自治區衛健委了解到,去年以來,寧夏組織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倍增,全區有78.05%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服務能力基本標准及以上。為村衛生室配備了涵蓋66種疾病的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不斷提升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持續實行村衛生室星級管理,力爭2024年達到五星級村衛生室標准的比例提升到20%。

“近年來,寧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逐步改善,基層防病治病能力持續提升,雖然暫時還存在一些問題,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自治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寧夏將持續深化基層衛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基層特點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依托自治區基層衛生人才培育基地,推動人才培訓與考核模式轉型升級。扎實推進“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進一步完善全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政策措施,著力在縣域醫共體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上不斷深化改革,不斷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整體服務能力。(記者 張 濤 智 慧 見習記者 王雨婷)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