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權威發布)
5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相關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寧夏考察,為寧夏明確了“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發展定位,為建設美麗新寧夏指明前進方向。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張雨浦表示,寧夏將堅持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牽引,加力構筑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現代煤化工產業示范區和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為全面建設美麗新寧夏打下更好基礎,為譜寫西部大開發新篇章作出寧夏貢獻。
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寧夏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實施了100個科技型、100個創新型、100個示范型企業梯度培育計劃,自主研發推廣單晶硅棒拉制、傳動減速器裝配、工業藍寶石制造等先進技術。“推動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讓創新成為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陳春平介紹。
通過設備更新、技術賦能、低碳改造,加速傳統產業迭代升級。現代煤化工通過先進的煤炭液化、氣化技術,變“煤”為“油”,化“煤”為“絲”,轉化為煤制烯烴、甲醇、氨綸、芳綸、石墨等產品,實現價值倍增、升級換代。目前,寧夏正在建設2000億級的現代化工產業集群、1000億級的輕工紡織產業集群,重塑傳統產業新體系。
突出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不斷完善孵化體系。2023年,寧夏新建六盤山實驗室等科創平台32個,創新平台總數接近1000家。堅持每年評選科技創新標杆企業300家,帶動全區科創企業不斷壯大,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0%以上。
據介紹,寧夏將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一方面,實施工業及制造業雙倍增、產業鏈升級等重大工程,推動綠能開發、綠電供應,與高端制造、智能算力、新型材料融合創新、一體發展。另一方面,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先進算力、新型儲能、氫能、量子技術等未來產業,不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
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發展增長極
“因地制宜發展數字經濟,寧夏有基礎、有條件、有成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副主席買彥州表示,寧夏將全力打造“中國算力之都”。
買彥州介紹,寧夏建設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提供了豐富的綠電資源。在產業基礎方面,寧夏建成了“萬卡級”智算基地和人工智能芯片適配基地,2023年數據中心標准機架實現37%的快速增長,增強了發展數字經濟的支撐力。全區智慧教育平台、遠程數字診療中心等豐富的應用場景,增強了發展數字經濟的帶動力。
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發展增長極,寧夏已建成算力和互聯網交換“雙中心”,中國移動、美團、西雲等100多家企業在寧夏建立了數據中心或者應用數據中心。量子+工業互聯網平台、線上算力產業園等新興產業項目加快建設,為寧夏的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以產業創新推動能源轉型發展
“寧夏在發展新能源、推動能源轉型發展方面,具有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優勢。”陳春平介紹,寧夏煤炭保有量321億噸,硅石儲量50億噸,太陽能、風能資源富集,年日照時數超過2800小時,有賀蘭山脈等三大風帶,適合光伏和風力發電。
錨定“雙碳”目標,寧夏立足資源優勢,一手抓傳統能源升級,一手抓新能源發展壯大。當前,寧夏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裝機總規模已超過一半。
寧夏抓好“一鏈一基地三通道”建設,以產業創新推動能源轉型發展。“一鏈”是指新能源全產業鏈,寧夏建立了光伏產業鏈、風機產業鏈和儲能產業鏈,新能源裝備制造業產值年均增長25%以上。“一基地”是指清潔能源生產基地,寧夏正在建設國家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抽水蓄能電站、氫能生產等重大項目,預計到“十四五”末,寧夏新能源的裝機規模將達到5500萬千瓦,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500萬噸以上。“三通道”是指3條“西電東送”外送通道,已建成的寧夏到浙江、寧夏到山東兩條外送通道累計外送電量7000億千瓦時。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1日 第 02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