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寧夏推動東西部科技合作結碩果

2024年04月26日09:01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一架合作之橋,可以跨越山海、聯接東西﹔一項創新機制,能夠激發動能、成就發展。

近年來,寧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20多個省市800余家創新主體開展科技合作,組織實施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1700余項,實施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縣域科技成果引進示范推廣項目500余項﹔爭取中國工程院在寧夏設立西北首家地方研究院,匯聚百余名院士開展戰略咨詢研究項目54項﹔教育部和自治區政府共建的首個高等研究院落地寧夏,吸引北京大學等32家國內一流高校創新資源匯聚寧夏。

數字,記錄的是變化,體現的是成果,帶動的是發展。

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

不沿邊不靠海的寧夏巧借“東風”啟航,以創新為引領,構建合作機制、對接資源成果,推動東西部科技合作形成累累碩果,讓科技創新成為寧夏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以合作促創新

科技部於2017年、2018年專門與寧夏黨委和政府召開了兩次“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推進會,建立了“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機制。

一架聯通東西的科技合作“金橋”在共同努力中跨越山海。圍繞制約發展的關鍵問題,寧夏以更大力度搭建平台、擴大“朋友圈”,推動與東部地區更深層次的合作交流。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煤制油分公司,這個全球單體規模最大、年產400萬噸的煤制油項目,是該公司與浙江大學、天津大學等創新團隊協同攻關的結晶,首創高溫漿態床費托合成工藝,實現了煤間接液化的高油品收率和高能量利用效率,成套技術總體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項目整體國產化率高達98.5%,從2021年起連續3年油化品產量超400萬噸。截至2023年底,安全生產超1300天,裝置實現安全、穩定、清潔運行,還帶動一大批國內裝備制造企業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我們當下的重要任務就是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在高端油品和高端化工品開發上下功夫,提升產品附加值。”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煤制油分公司合成油廠總工程師張飛躍說。

一顆有生命力的種子,一旦扎根泥土,便能破土而出、茁壯成長﹔一項引領發展的機制,必將在更多領域實現突破,推動創新——

近年來,國能寧煤、銀利電氣、天地奔牛、寧夏大學等一批企業、高校院所依托東西部科技合作項目的開展,在氫調法制備高流動性聚丙烯技術、新能源汽車配套車規級功率電感與變壓器、超大採高刮板輸送裝備、特大型風電軸承智能模壓淬火裝備、耐鹽鹼基因、葡萄酒陳釀期間橡木桶替代材料裝備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支撐寧夏更多產業、更多領域由跟跑向並跑、領跑轉變。

從創新到創造

為創新而合作,向發展要成果。寧夏深入推進東西部科技合作,依靠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從積極學習到自主創造,緊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解決創新資源匱乏、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形成帶動產業升級、經濟增長的關鍵“增量”。

今年3月,寧夏隆基寧光儀表股份有限公司、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共享智能鑄造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長燃智享(寧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家企業在杭州、上海、北京設立的獨立研發機構,被寧夏備案為第一批“自治區企業飛地研發中心”。

“我們的飛地研發中心,匯聚了一批高層次、高素質專業人才,並形成了完整的創新研發技術體系,能夠為客戶提供數智化‘端到端’的綜合服務。”長燃智享(寧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磊說。

2023年,為創新人才引育方式,拓寬技術轉移通道,寧夏制定出台《寧夏回族自治區企業飛地研發中心備案支持暫行辦法》,激活企業科技創新“因子”。

這是又一項支持東西部科技合作的創新舉措。

位於上海的銀川威力傳動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飛地研發中心,聘用研發人員30名。中心致力於新能源車輛三合一驅動系統的科技研發,已獲得專利34項。其中,商用車850Nm永磁同步扁線電機已交付客戶裝車試用,“駐車機構及應用其的新能源汽車變速器”“用於電動汽車的多模式雙電機兩擋變速箱”等專利已實現在寧成果轉化。

近年來,寧夏企業積極走出去,建成一批“飛地”研發機構,形成了“區外研發、區內轉化”的新模式﹔同時積極請進來,吸引東部創新主體來寧建設研究院、技術轉移分中心、中試基地等,進一步拓展了合作渠道、豐富了合作層次,形成了新的合作格局。

同時,寧夏設立專項合作資金,與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11個省市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14所院校簽署協議,構建面向全國的開發合作機制,著力拓寬東西部科技合作范圍。

截至目前,寧夏柔性引進科技創新團隊62個,吸引參與寧夏科技創新活動的區外科技創新人才突破9200人。與東部地區開展合作或共建的科技創新載體達到160多個、園區9個,聯合建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寧夏分中心20個。(記者 馬 越 見習記者 何婉蓉)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