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千百年前他們制作 千百年后我們修復

2024年03月01日09:00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李琦調配顏料為陶瓷試色。近年來,寧夏博物館共完成文物本體修復700余件(組),幫扶市縣博物館修復文物200余件(組),承擔“館藏西夏朱漆彩繪木座椅”本體保護修復等多個國家重點保護修復項目。

寧夏博物館工作人員用便攜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檢測青銅鼎合金成分及化學元素。

書畫修復師陳志煒為寧夏博物館館藏書法作品全色。全色之前,這副對聯已耗時兩個月,經歷過揭命紙、引局、洗畫等十幾道工序,全色是最關鍵一步。

觀眾在寧夏博物館觀賞唐代三彩釉陶器。

銀川市人民廣場東側的寧夏博物館,是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館藏文物總數51738件,其中一級文物157件(套),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鑒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

今年春節期間,青花雲龍紋瓷瓶等12件(套)寧夏博物館館藏含有“龍元素”的文物在“龍行中華”——甲辰龍年生肖文物大聯展上與觀眾見面。

李琦使用不同目數的砂紙打磨陶瓷文物。清洗、打磨、上色是陶瓷修復的基本步驟。

“看起來我安靜地坐在這裡工作,實則內心澎湃,與手中器物一起穿越到那個時代。”近日,記者走進寧夏博物館文物修復室,95后陶瓷文物修復師李琦在打磨修復一件明朝時期的玉壺春瓶。

李琦從事文物修復已有9年,參與過國家一、二級文物修復,2022年曾獲得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陶瓷文物修復師項目三等獎。

在李琦眼裡,從事文物修復,樂趣與壓力並存,壓力源於對歷史文化遺產的敬畏,文物都是不可復制的寶貴財富,因此在修復時忠於文獻,寧缺毋假。

1996年,一位農民在靈武市磁窯堡鎮挖甘草時偶然挖到一支白色瓷器,以為白色不吉利便打碎了,后來被確定為西夏時期靈武窯出土的文物。2017年,靈武博物館館長帶著一半殘片找到了李琦。

“幸運的是,它的瓶體屬於開窗對稱,我便借著現存的一半花紋信息完成了這支白釉刻花牡丹紋罐的修復。”李琦說,修復並非創造,更不是臆想。“千百年前他們制作,千百年后我們修復,仿佛在跟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合作,我要琢磨創作者的用意和審美,讓思想達到同頻共振,最終賦予文物二次生命。”

既要修復保護文物,也要讓文物“活”起來,推進共有精神家園建設。2023年,寧夏博物館每季度開展一次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定咨詢,為收藏愛好者答疑解惑,講解瓷器制造技術、錢幣鑄造工藝知識。此外,借助研學教具、仿制模型和展板影像等,將展覽延伸至軍營、社區、校園,開展“尋根中華文明”系列講座,連續15年寒暑假期培訓“小小講解員”,讓大家更好地認識文物,觸摸歷史,感知文化。(記者 王曉龍 白 茹)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