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銀川工務段高級技師黃濤——
鋼軌探傷 不差分毫(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黃濤,中國鐵路蘭州局銀川工務段探傷工。扎根一線20多年來,他發現各類傷損鋼軌2600多根,參與制定了《鋼軌外部輪廓機械傷損的判定標准》,先后參與23個技術革新及發明創造項目,堅持在平凡崗位上用心守護鐵路安全。
鐵路鋼軌邊,黃濤(見圖,本報記者張文攝)滿臉汗水,他雙眼緊盯儀器顯示屏,徐徐滑動著儀器。一旦發現異常,他便立即對該段鋼軌進行反復查驗。
今年43歲的黃濤是中國鐵路蘭州局銀川工務段的探傷工。工作20多年來,以毫米計的氣孔、裂紋等鋼軌傷損,很難逃過黃濤的眼睛,至今他已發現各類傷損鋼軌2600多根。
在蘭州鐵路機械學校就讀時,黃濤便對鋼軌探傷產生了濃厚興趣。一次學校組織實習,他聽見探傷儀在表面光滑的鋼軌上發出“嘀嘀”的報警聲,心裡不禁產生疑問:“這鋼軌看著好好的,怎麼會出問題呢?”后來老師剖開鋼軌,他才發現裡邊有個頭發絲粗細的氣孔。“用技術排查隱患,這工作挺有意思。”從此,他迷上了探傷技術,為提升業務能力,還買來《超聲波探傷原理》等專業書籍仔細鑽研,很快成長為行家裡手。
“探傷工要眼尖、心細,不放過任何疑問。”黃濤告訴記者,探傷工要對鋼軌每個部件在顯示屏上應有的正常圖像爛熟於心。此外,探傷時,超聲波探頭會反饋各種波形,其中不乏干擾波、雜波,因此排除假信號、找出真問題,全靠探傷工日積月累的真才實學。如今,在調整探頭、觀測波紋、回放數據等探傷的各個環節,黃濤都總結出了相應的要領。“就像醫生,手術做多了,自然就知道該在哪兒動手。”他說。
剛參加工作沒多久,一次在對包蘭鐵路線進行探傷時,黃濤發現探頭有一段長約800毫米的失波現象,和日常常見的假信號回波極其相似。然而,憑借多年經驗,黃濤認為這不像假信號,於是他對該軌段反復查探,還和其他地段的鋼軌反復對比,他判斷此處鋼軌內部有劈裂紋。由於外觀檢查無異常,一開始,工友們都不認同黃濤的判斷。最終,經過反復探查,這處裂紋被証實確實存在,相關隱患很快被排除,大家都對黃濤十分佩服。
由於鋼軌焊縫部位有扣件,光潔度也不高,加之焊縫軌底形狀為坡面,因此焊縫探傷一直是鋼軌探傷中的難點。為攻克這個難點,黃濤把工區的鋼軌做成標本,調試好儀器后,在標本的各個焊縫之間反復推行、揣摩,逐漸掌握了焊縫的傷損出波規律、不同類型焊縫的傷損區別和探測方法等。一次,在包蘭鐵路線西大灘至暖泉段的探傷作業中,黃濤憑借自己研究的方法,在一處焊縫位置發現了一處極其隱蔽的疑似傷損。后來經過解剖檢查,這段鋼軌焊縫處果然存在一個約6平方毫米的夾雜點。
20多年來,無論是炎夏酷暑還是數九寒冬,黃濤都按時巡線、探傷,對一段段鋼軌進行仔細檢查。有一次,在大雪紛飛中,黃濤和工友們在巡線時發現了一處可疑點,為提高精度,他徒手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復核,雙手被凍得通紅皴裂,終於確定了該處傷損的具體情況。
為提升探傷效率,黃濤在平時,還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以前,工友們每天肩背手提探傷工具進行巡線,極其消耗體力。為此,黃濤自己畫圖紙,到處跑加工廠,反復測試、試用,研制出便攜式焊縫探傷小車,並得到推廣運用。此外,他參與研發的無線遙控電動液壓撅軌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增強了安全系數﹔他參與制定的《鋼軌外部輪廓機械傷損的判定標准》,為這類傷損明確了判定標准……多年來,黃濤先后參與23個技術革新及發明創造項目,其中集成串列式掃查架榮獲國家發明專利。
2013年,銀川工務段成立“黃濤探傷工作室”,提出“技術攻關、帶徒傳技”的理念。“熟手帶新手,讓大家都成為行家裡手。”黃濤介紹,工作室已累計培養出探傷工技師和高級技師11名,工作室所在車間榮獲火車頭獎杯。如今,他習慣於把每次現場作業發現的典型傷損波紋拍成照片,制成PPT、短視頻等,作為鮮活的授課素材,生動直觀地向工友們分享經驗……
《 人民日報 》( 2023年11月18日 第 06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