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幫信罪” 莫當“工具人”
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到金融機構開展普法宣傳。
銀川市金鳳區法院審理“幫信”案件。
海原縣公安局收繳的作案工具“兩卡”。
海原縣公安局抓捕“幫信”犯罪嫌疑人。
近年來,在校學生參與電詐犯罪的比例不斷升高,詐騙分子誘騙學生,許諾隻要提供銀行卡、手機卡就能獲取高額回報,導致一些認知不足的學生淪為幫信犯罪的“工具人”。特別是2020年“斷卡”行動以來,寧夏各地涉嫌幫信犯罪案件上漲較快,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目前已成為各類刑事犯罪中起訴人數排名第三的罪名。
面對“幫信”犯罪持續上揚勢頭,本報記者深入採訪,聚焦典型案例,邀請辦案民警、檢察官、法官以案說法,揭露幫信犯罪伎倆和手段,提示風險、提供防騙指南,增強廣大群眾特別是學生群體的防騙意識和能力。
謹防成為電信詐騙“遞刀人”
“我沒有拿到報酬,就是幫他們轉賬。”當警方將學生王某的銀行賬戶凍結並找到他時,他還在等“上家”給他支付報酬。今年2月,王某在社交平台看到用銀行卡幫助“網絡直播”后台收款的兼職工作,每周可獲得5000元至1萬元不等的報酬。王某心動了,特意到銀行辦了一張銀行卡,當時銀行工作人員告知不得出租、出售銀行賬戶,否則可能涉嫌信息網絡犯罪。
但王某心存僥幸,依然攜帶多張銀行卡從湖北趕到浙江省某市,將自己的銀行卡、身份証、手機提供給詐騙團伙用於支付結算犯罪資金350萬余元。后經查明,此次轉賬的詐騙資金涉及全國多個省份,包括銀川市興慶區轄區居民。隨即,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檢察院依法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對犯罪嫌疑人王某提起公訴,直到此時,王某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構成犯罪,並自願認罪認罰。
今年9月,海原縣公安局打掉一個特大“幫信”犯罪團伙,抓獲涉案人員89人,串並全國各地詐騙案件180余起,涉案金額2000余萬元,扣押涉案財物50余萬元,收繳涉案銀行卡180余張。
據了解,2022年11月,海原警方以一起涉案銀行卡取現為切入點,循線追蹤,發現以陳某某為首,康某某、曹某某、東方某、龐某某為主要成員的5名專為境外詐騙分子“洗錢”的犯罪團伙。海原警方抽調精干警力成立專案組,在掌握團伙組織架構、活動軌跡和收集固定証據的基礎上,警方將犯罪嫌疑人陳某某及其犯罪團伙一舉抓獲,並審訊擴線,牽涉出為陳某某犯罪團伙提供銀行卡的卡商、卡主共80余人。隨后,專案組分批遠赴廣東、廣西、陝西、安徽、甘肅、內蒙古、北京等地將涉案人員抓獲。
經調查,其中23歲的陳某某為牟取高利,淪為“洗錢”工具人。他過去經營著一家摩托車修理店,2022年9月曾因為“幫信罪”被廣西警方處以刑事強制措施。但其仍不思悔改,通過某軟件與境外犯罪團伙取得聯系幫其“洗錢”,並通過網絡招募同伙。這個穩定的犯罪團伙分工明確,由曹某某出面租車,龐某某充當司機,陳某某對接上家,康某某提供居所。之后,幾人拉攏身邊的親朋好友,誘導這些人提供銀行卡幫忙取現,每筆資金提取4%—8%不等的利潤。同時,通過不斷尋找卡主租借銀行卡進行洗錢。
“我們近年來在打擊‘幫信’犯罪的過程中發現,參與此類犯罪的嫌疑人以年輕人為主,還有不少是在校的學生,有的甚至被捕后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海原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有關負責人說。
20歲的銀川市某職業院校大二學生魏某放暑假回家,與朋友聚會。期間,一名已經工作的朋友提出,跟人賭博需要“走個賬”。礙於朋友情面,魏某便答應了,在朋友的陪同下,與“上家”碰面。見面后,“上家”拿著魏某的手機打開銀行App,刷臉驗証身份、提供手機驗証碼登錄、輸入身份証號和密碼……一系列操作后,“上家”表示,部分資金已轉出,但還需要魏某去銀行再取剩下的資金。隨即,魏某依照“上家”的話,將5萬元取出,得到“好處費”70元。
“我雖然不知道這張卡具體轉入多少錢,但想著賭博資金又不犯法,朋友也不會害我。”魏某說。直到被抓,魏某才知道“上家”轉入的是電詐資金。
“利益鏈條”設誘惑陷阱
“‘幫信’犯罪的門檻低,但非法收益十分高,在家庭和學校教育缺失的情況下,年輕人極易被誘惑走上歧途。”近日,銀川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情報信息大隊有關負責人說,從2020年“斷卡”行動以來,現已進入高發階段,據不完全統計,僅銀川市涉“兩卡”的犯罪嫌疑人裡,25歲以下青年人的“幫信”犯罪就佔到整體涉“兩卡”犯罪的60%。
“幫信罪”的全稱為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是2015年11月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罪名,主要指行為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信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犯罪行為,是電信網絡犯罪的重要“幫凶”。
近年來,“幫信罪”案件數量激增,除危險駕駛罪、盜竊罪,目前已成為各類刑事犯罪中起訴人數排名第三的罪名。而涉“兩卡”行為就是指買賣和租賃銀行卡、手機卡的行為。“兩卡”是指:手機卡,包括通信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的各類手機卡及物聯網卡﹔銀行卡,包括各商業銀行的個人銀行卡、單位銀行賬戶及結算卡,以及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支付賬戶,如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
“收購、出售、出租‘兩卡’的行為是目前司法實踐中‘幫信罪’適用最多的一種類型。”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有關負責人說。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銀川市首例未成年人涉嫌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案件中,8名被告人中5人系在校學生。日前,寧夏公安廳公布的5起校園電信網絡詐騙典型案例,“斷卡”線索就直指校園,其中包括學生出售銀行卡案。為什麼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的學生群體很容易落入陷阱,成為“幫信罪”的幫凶呢?
據介紹,學生除了因為缺乏社會閱歷,容易被一些“卡頭”忽悠,落入“陷阱”外,還因為沒有收入來源,容易被“卡頭”們發布的兼職廣告所誘惑,發展成為“卡農”。“幫信罪”在實際中多表現為租售銀行卡、電話卡。此外,“幫信罪”還有很多行為類型,比如提供或操作“GOIP”“貓池”“多卡寶”等設備,為電詐團伙搭建遠程“機房”﹔利用社交媒體賬號等方式為電詐團伙推廣引流﹔為網絡犯罪分子制作、封裝、維護非法軟件﹔職業“碼農”團伙依附非法平台瘋狂“跑分”等。他們構成了電信詐騙鏈條中重要一環,被稱為電信詐騙“工具人”。
“犯罪分子收到贓款時為了確保安全,需要先‘跑分’洗錢,把錢洗白了才轉到自己賬戶,在這個‘跑分’過程中,就需要借助大量的他人銀行卡。”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有關負責人說,在准備階段,負責到處收購銀行卡的“卡農”會通過各種渠道在全國各地收購銀行卡,在儲備大量銀行卡后,負責撥打詐騙電話的人就會出現,他們在電話中讓受害者把錢匯到一張收購來的銀行卡中,這邊贓款剛到賬,另一邊負責洗錢的人,也就是所謂的“水房”開始行動,他們馬上通過網購、轉賬等方式,把錢迅速分流到多個二級銀行卡裡,再從二級卡分流到多個三級卡,這樣一來,一筆贓款就被稀釋成無數筆“正常的資金”,最后轉到犯罪分子賬戶下。
“這整個讓錢流動起來的過程就是‘跑分’,這些提供銀行卡的人成了犯罪分子的‘得力助手’,不僅把贓款洗白了,還增大了公安追查的難度。”該負責人說,除了賣卡,還有一種常見的“幫信”犯罪形式就是幫助犯罪分子建微信群,盡管沒有參與詐騙,但拉人進群的行為給電信詐騙提供了幫助,就已經構成了“幫信罪”。
“僥幸心理和對金錢的貪念是不少人走上‘幫信’犯罪路的主要原因。”銀川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情報信息大隊有關負責人說,一張電話卡租借出去,一小時可收益五六百元,一張銀行卡幫忙收黑錢、轉錢,可賺取20%至30%的提成,相當於1萬元就可以抽成兩三千元,來錢速度之快讓不少年輕人以身試法,大中專院校學生、打工者參與概率比較大,除了受到網絡傳播信息的影響,朋友之間也會互相影響。
成為“幫凶”代價大
今年1至8月,全區共抓獲涉“兩卡”違法犯罪嫌疑人4800多名,數量與同期數據相比大幅度攀升。
1至8月,全區涉“兩卡”線索共6077條,其中銀行卡線索5066條,電話卡線索1011條。從8月涉“兩卡”人員開卡人年齡看,銀行卡線索中,20歲至40歲人員260余名,佔比58.2%﹔電話卡線索中,20歲至40歲人員62名,佔比37.8%﹔從開卡人戶籍地看,寧夏戶籍人員600多人,佔比97.9%,其中涉銀行卡450余人,涉電話卡160余人。“與其他年齡段人群比對,20歲至40歲區間內人員涉‘兩卡’犯罪的概率十分高。”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有關負責人說。
“打擊整治‘兩卡’違法犯罪是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的重要舉措。”自治區公安廳刑偵總隊有關負責人說,我區公安機關聯合三大運營商加強監測管控,建立“一卡雙查”制度。對涉案電話卡開卡地線索,既查開卡當事人,又查行業經辦人。翔實查明涉案電話卡開辦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違規、管理漏洞等,並逐一建檔形成“一卡一檔”調查報告,持續加大對非法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電話卡的單位和非法開卡的電信業務經營者的懲處力度,對“兩卡”重點地區、重點營業網點、場所開展督導檢查,健全打擊整治“兩卡”犯罪專項行動督導檢查制度,檢查各基礎電信企業辦理渠道管理、反詐技術能力建設等工作情況。
“銀行卡是不能出租和轉借的。即使是免費轉借給他人,嚴格意義上講,也違反了《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有可能被罰款。”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檢察院有關負責人舉例說,如果幫朋友制作程序、封裝軟件,一旦被他人用於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就屬於提供技術支持,如果被認定(包括推定)具有主觀明知,就可能構成共犯或“幫信罪”或其他計算機類犯罪等。去年以來,銀川市興慶區檢察院審查逮捕“幫信罪”類案件144件,審查起訴98件。
銀川市興慶區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三級檢察官田甜告訴記者,網絡犯罪鏈條頂端的犯罪分子都清楚其行為的違法性,所以善用各種偽裝,隱去一切可能曝光身份的痕跡,常以“網絡兼職”“代轉賬”“網絡投資”等名義,以高額報酬為誘餌,大量尋找提供電信卡、通信賬號、銀行結算賬戶等“犯罪工具”的“工具人”。而“工具人”一旦實施幫助行為,就可能觸犯了刑法,不僅嚴重影響了自己的人生,給家人帶來了嚴重創傷,更會給被害群眾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在校大學生,涉世較淺,又易被‘小便宜’誘惑,所以容易觸犯幫信罪。”田甜說,“在我們辦理案件過程中,常常聽到他們會說,就是幫個小忙、就想兼職賺點生活費等。有的年輕人即使意識到違法,但心存僥幸依然鋌而走險。”
“幫信罪”法律后果嚴重
那麼構成“幫信罪”面臨哪些法律后果呢?
銀川市金鳳區人民法院一位法官告訴記者,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條之二的規定,“幫信罪”的法定刑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另外,可能面臨職業禁止、禁止令。”該法官表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絡、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的規定,對於“幫信罪”被判處刑罰的,司法機關可以依法宣告職業禁止﹔對於被判處管制、宣告緩刑的,可以根據犯罪情況,依法宣告禁止令。
同時,懲戒措施也不可避免。針對銀行卡,會有信用懲戒、限制業務、嚴管賬戶等措施,不僅在一定時間內影響相關人員的貸款和信用卡申請,5年內還會被暫停相關單位和個人銀行賬戶非櫃面業務,支付賬戶所有業務等﹔針對手機卡,則會在懲戒期內停止行為人的新入網業務,各基礎運營商隻保留1個手機號碼。尤其是對大學生來說,觸犯“幫信罪”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嚴重的沖擊,除了要接受刑罰外,學業上也可能因為犯罪而被學校開除,加之給自己留下犯罪記錄,在以后就業、出國、參軍乃至婚配等都會受到一定限制和影響。
為了更好地提高社會認識,增強群眾的防范能力,公安機關通過進學校進網絡等工作方式,扎實推進打擊“兩卡”宣傳,讓群眾深刻認識非法出售、出租、出借“兩卡”的嚴重后果,增強群眾安全防范意識、守法意識,從源頭治理,降低發案率。檢察機關關注重點群體,定期進學校、社區宣傳網絡電信詐騙犯罪危害性,以案釋法,提高群眾風險防范意識,針對金融機構、電信公司等部門運營管理過程中的漏洞,及時制發檢察建議,監督落實整改情況。法院則通過公開開庭審理教育和警示人們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絕不觸碰法律紅線,還要提高警覺意識。學校也向學生不定期發出提示和倡議書。
“防詐反詐,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銀川市金鳳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葉冰說,個人一定不要出租、出借、出售自己的銀行卡、手機卡和各種第三方支付、社交媒體賬號,要注意保護好個人信息,發現“兩卡”違法行為,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記者 劉惠媛 楊 超 張 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