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絲路古道:絲路上的古今吟唱

2023年09月20日10:0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在固原博物館國寶級文物鎏金銀壺展台前,游客駐足觀看。

初秋時節,市民在原州區廣場晨練。

雪川公司內,機械臂將裝箱薯產品碼垛,銷往國內外市場。

固原古城牆“靖朔門”,在這裡可以“穿越”一座城的過去與現在。

在新機遇下,固原市突出“交通便利、產城融合、生態宜居、活力人文、開放包容”城市內涵,推動建設寧夏副中心城市。

從當年的蕭關古道,到如今綿延在六盤山山區的國道,南來北往的客流在這裡交匯。

天高雲淡,入秋的固原市風景如畫。

在固原博物館,在李賢墓出土的鎏金銀壺展台前,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仔細觀賞。這件文物,見証著千年絲路的文明。固原博物館2.4萬余件珍貴文物藏品中,有四分之一的文物直接與古絲路文化和貿易相關。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固原是東段北道的必經驛站。

固原博物館副館長張強,兒時居住在原州區張易鎮宋窪村,距戰國秦長城遺址隻有500米。張強笑稱,他和小伙伴是“躺在2000余年的歷史旁邊長大的”。張強說,家鄉宋窪村,再也不是從前模樣,如今的固原,城鄉面貌一年一個樣,生態環境一年比一年好。張強對固原的歷史充滿自豪,對未來更充滿信心。

今年50歲的程耀東,在寧夏六盤山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之余,最大的愛好是收集、研究古絲路上的固原文化。以文化為“索引”,程耀東挖掘、記錄和傳播固原的歷史,致力於讓更多人了解、認識、走進固原。在涇源縣大灣鄉瓦亭村“蕭關”舊址,程耀東說:“固原因古絲路而璀璨,如今的新機遇也必將給固原帶來新發展。”

馬鈴薯傳入中國400多年,在固原的種植歷史有300余年,在糧食短缺的年代,曾是固原人民的“救命蛋”﹔進入新時代,馬鈴薯跳出“土特產”,由粗加工走向精、深加工,成為固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的“金豆豆”。

90后的王蕊是土生土長的固原人。在她的記憶裡,兒時每每走親戚,馬鈴薯是主食也是零食,做法以煮、蒸、烤為主。她曾憧憬:家鄉的馬鈴薯也能做成像快餐店薯條那樣的產品。

王蕊的憧憬如今變成了現實:生產薯條的企業就在家門口,而自己也成為了企業的一員。“作為一家世界知名超大型快餐連鎖企業在國內最大的炸薯條供應商,公司30%的產品銷往國外市場。我們還能用在固原種植的馬鈴薯,生產加工異型薯餅。”身為雪川六盤山食品(寧夏)有限公司公共關系負責人,王蕊見証了家鄉土特產的“升級”。

雪川公司在固原市原州區投資7億元,發力馬鈴薯精深加工。2022年10月,剛建成投產2個月,85.8噸冷凍薯條即銷往泰國。該公司不僅實現了固原薯制品出口零的突破,也為傳統產業探索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9月15日,走在該企業玻璃密閉的參觀走廊上,自動化設備協同發力,完成馬鈴薯的“變身”。一個馬鈴薯可以加工成3塊左右的薯餅,實現價值倍增。企業效益好了,400余名員工,其中包括70%的固原本地人,提高了收入,與企業合作的土地流轉合作社、農民收入也有了保障。

走到一個新的生產區域,工人們正在安裝新的生產設備。王蕊告訴記者,今年年底,這條年產3萬噸的異形薯條生產線將建成投產——屆時,企業的冰凍薯條、異形薯條年生產量可達30萬噸,消化土豆60余萬噸。

固原市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加快以布局區域化、種植標准化、產品品牌化、發展產業化為路徑,構建全鏈條現代化馬鈴薯產業體系,著力打造全國優質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馬鈴薯綠色產品標准化生產基地和深加工基地,持續提升“六盤山馬鈴薯”品牌影響力。

今日固原,推動建設寧夏副中心城市、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陝甘寧區域物流分撥中心,加快打造綠色發展示范城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這一條穿越古今的“路”,固原再出發。(記者 魯延宏 王 猛 見習記者 李宏亮 師 越)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