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培育旅游新業態 文旅融合繪新景
黃河奔騰一路蜿蜒向東,沖出高山峽谷后,進入寧夏的第一站,便是中衛,騰格裡沙漠和黃河在此邂逅。受黃河母親的潤澤和蒼茫大漠的鐫刻,雄渾厚重的黃河文化、傳統古朴的農耕文化、意境悠遠的絲路文化在此交融,使得中衛文化旅游資源富集獨特。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浪漫星河、黃河民宿……中衛既有西北的雄渾壯闊,也兼具南方的秀美多情,成為人們追逐詩和遠方的度假勝地。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中衛市持續加大優質旅游業態供給力度,打造了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帶動性的文旅IP,做優黃河文化品牌、做強大漠星空品牌、做特康養旅游品牌、做活動感體驗品牌、做精鄉村旅游品牌,“沙漠水城、雲天中衛”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沙水相依 人沙和諧新畫卷
沙坡頭滑沙項目。中衛市委宣傳部供圖
說到中衛旅游,不得不提沙坡頭旅游風景區。黃河在這裡拐了一個獨特的“U”型彎,讓水和沙在此邂逅,形成了“沙河共色”的雄渾景觀。
體驗羊皮筏子,感受輕舟踏浪的樂趣﹔坐上沙漠沖浪車,體驗沙海沖浪的驚險與刺激﹔嘗試大漠乘駝,耳聽陣陣駝鈴,望黃沙漫漫,悠然自得,愜意無比……豐富的游樂項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沙漠,了解中衛。
北岸的沙漠游如火如荼,南岸的傳統村落在黃河文化加持下同樣出圈。三面環河的大灣村居住著世代繁衍的黃河子民,如今,這個被千年黃河環抱的古老村庄也在煥發新生。
2004年,為了配合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大灣村有200多戶村民集體搬遷至中衛市,至此這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逐漸被遺忘。2018年,浙商陳祖品在保留當地文化、彰顯地方特色的基礎上,引入多個民宿品牌,共同打造全新的旅行度假目的地——黃河宿集。
黃河宿集的基本營造理念是“尊重在地文化、尊重自然融合”,因此,建筑材料隻選用石頭、木頭、泥巴這三種。為了復原當地建筑房頂特有的手工席子,團隊跑遍寧夏才找到6位老手藝人。老李家、德寶家,這是以前村民的名字,如今成為民宿的房間名。此外,團隊還邀請了當地從事古建筑保護30年的手繪師參與規劃設計,依托黃河景觀,修復當地特色建筑。
如今,這裡已變身為著名的網紅打卡地,聚集了南岸、西坡、北島、元白、在小灣等11個國內知名的高端民宿品牌,組成一個民宿集群。富有本土特色的土坯房,黃褐色的夯土牆,原汁原味的老樹,遍布村庄的水缸、木柴和煤油燈……村庄保留了黃河古村的原始風貌和原生環境,漫步其中,處處可以看到原始村落的元素。走進屋內,卻是咖啡香四溢,水磨石地面、錯落有致的燈光,粗粝的裝修風格中又帶著精致。
沙海觀星 沙漠旅游新體驗
星星酒店。中衛市委宣傳部供圖
夜幕降臨,天空由湛藍變為深藍,陽光暴晒后的騰格裡沙漠褪去白日的燥熱。赤腳行走在沙漠中,帶著陽光余溫的沙粒親吻著腳掌,刺激而舒適。置身漫漫沙海,仰望穹頂,月濺星河,群星璀璨。沙海觀星,正成為中衛帶給游客的全新體驗。
2020年10月,沙漠星星酒店落地騰格裡沙漠,成為這片天空中的一顆“新星”。從空中俯瞰,整個酒店建筑呈五角星形狀排列,與沙漠星光主題相契合,圓球狀的建筑矗立,宛如太空基地,充滿科幻感和現代感。
沙漠和星空的浪漫約會,造就了沙漠星星酒店。作為國內首個以沙漠觀星為主題的酒店,星星酒店是中衛開發星空旅游產品的大膽創新,為游客提供了沙漠旅游、星空旅游全新的打開方式。
據介紹,寧夏年均晴好天氣近300天,光污染等級低至3-4級,擁有獨特的星空資源,是最佳觀星地之一。觀星,是無數人特地來到沙漠星星酒店的理由。夜幕下,人們聚集在觀星谷,關閉手機屏幕和光源,躺在特制的觀星座椅上仰望星空,繁星滿天毫無保留地在人們眼前展現。每一顆流星的劃過,都會引發孩童們興奮的尖叫聲,“我看見啦!又一顆!”
“高樓林立的城市由於光污染等原因,人們日常都看不到星星,這讓觀星成為一種奢侈的體驗。”沙漠星星酒店星空講師袁玲杰說,觀星不僅能學習到知識,也是一種心靈的療愈。酒店每晚都會組織兩場“星跡漫游”室外星空分享會,游客們在這裡認識銀河、流星,了解到星座背后的故事,學會如何通過北斗七星尋找北極星來辨認方向,觀星成為整個景區最受游客歡迎的項目。
頂尖的觀星條件和優質的后勤保障,成為沙漠星星酒店觀星的獨有優勢。據介紹,酒店配套建設了沙療康養中心、星空劇場、觀星谷、360°全景餐廳、室外星光泳池等功能服務設施,開發出觀星講座、沙漠瑜伽、沙療康養、沙漠野奢餐等項目,為游客提供“住星星酒店、品星空晚餐、看星空演藝、聽星空講座、賞大漠星辰、悟星空之旅”的星空旅游深度體驗系列產品。
近年來,中衛市充分利用當地大漠、黃河、星空等資源優勢,擦亮“星星的故鄉”文旅IP,推出了沙漠星星酒店、沙漠星空探秘營地等炙手可熱的網紅沙漠星空旅游度假產品,已成為國內游客首選的西北行旅游產品,形成了“體驗觀光和度假休閑”雙品牌的發展模式,催生了星空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成為寧夏乃至全國星空旅游的發展樣板。2022年,“星星的故鄉”文旅IP成功入選國家文化和旅游領域改革創新優秀案例。
以文潤旅 文旅融合新路徑
黃河古瓷。中衛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衛下河沿,又名老窯溝,這是一個到處是陶瓷遺址的地方,地表遍布碎瓷片,在陽光照射下閃爍發光。
據《中衛縣志》記載:上下河沿窯溝於明代初即出產粗陶日用器具。從近年考古發現來看,在沙坡頭區境內先后發現了宣和林場漢代燒陶窯址、下河沿漢代磚瓦遺址、下河沿老窯溝西夏、元代瓷窯遺址等,這些都充分說明,早在漢代,中衛的制陶業就已相當發達。
然而由於技術進步和機械化替代等因素,黃河古瓷,這項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當地傳統技藝,一度陷入難以為繼的困境。
三年前,出於對黃河古瓷的喜愛和對傳統手藝的珍視,曾經的媒體人姚思杰創辦了“品衛文創園”,決心傳承黃河古瓷。“如果我們這一代人不做黃河瓷,這項技藝可能就失傳了。”姚思杰說。
為尋找傳統手造工藝,他遍訪了周邊仍然健在的老手藝人,年齡最大的已經93歲。“我們請到的老師傅也已年過七旬,他根據自己的記憶,將黃河古瓷的傳統技藝逐一復原。”姚思杰說。
如今,位於中衛市東園鎮瑞應村的“品衛文創園”已初具規模,雖是由一所廢棄的小學改造而來,設施略顯簡陋,但文創園內一排排黃河瓷器卻格外吸人眼球。茶盞,酒杯,砂鍋,各式碗、盤、盆……這些運用傳統工藝純手工制作的瓷器看似不夠精致,但仔細端詳卻十分耐看,處處透露著大西北粗獷質朴、純淨明快的文化特征。
中衛的黃河古瓷,源自黃河母親的滋養和饋贈。據介紹,中衛有儲量達5000萬噸的優質陶瓷黏土和豐富的釉色礦物原料。同時,制瓷所用的黃河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使得釉色變化豐富,同樣的溫度、燒制時間、同樣的制作工藝,出窯后的成品效果卻不相同,有時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讓制作者有種“開盲盒”的感覺。
當古老的技藝“邂逅”旅游,一些沉寂多年的傳統文化迎來新生,承載著古老民間技藝的黃河瓷在傳承與創新中也煥發出新的光彩。
姚思杰說:“我們的黃河古瓷產品很受歡迎,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人們酷愛喝茶,來自這些地方的訂單源源不斷。同時,游客們在沙坡頭踏沙觀星后,來這裡親手燒制幾件古瓷感受黃河文化,以旅游帶動黃河古瓷重獲新生。”
中衛市旅游文體廣電局文化科科長王嵐說,中衛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是寧夏的文旅“流量明星”,將中衛傳統的黃河古瓷技藝與文化旅游相結合,通過挖掘黃河瓷文化,用下河沿的泥料、黃河邊的黃土釉料和黃河水,依照傳統工藝,制作成朴拙深沉、綠色環保的黃河古瓷文創產品,可以形成一個規模化的產業,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