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揣“金字招牌” 寧夏葡萄酒產業釋放新生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夏日,太陽初升,晨光為賀蘭山下的葡萄園打上一層自然的濾鏡。58.3萬畝曾經的荒漠、戈壁、沙漠,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葡萄藤接天連碧”的別樣美景。
剪枝、疏葉、滴灌……在果農們的歌聲和笑聲中,藤蔓上青色的小果帶著身下那片土地特有的印記,講述著寧夏賀蘭山東麓新一代的故事。
自2021年,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寧夏在“先行先試”的路上便不曾停步:
會同農業農村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建立“1個省區+2個部委牽頭+16個部委參與”的綜試區建設工作框架和運行機制﹔
成立以8名院士領銜、48名專家組成的跨領域、多學科、綜合性專家委員會,提供13條重大決策建議﹔
出台《推進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的政策措施》等文件,形成綜合政策支持體系﹔
整合寧夏國際葡萄酒交易博覽中心及所屬企業,組建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打造賀蘭山東麓園區開發建設主體和葡萄酒產業集群培育平台、產學研融合創新平台、綜合金融服務平台、國有資本運營平台﹔
創建1個自治區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2個自治區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區,組建了4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35家酒庄(企業)獲評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和農業高新技術企業﹔
打造自治區葡萄酒產業人才高地,建立葡萄酒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和社會化教育培訓三級體系,每年培養300名以上技術型人才,培訓5萬名以上消費者……
兩年來,寧夏充分發揮國家級平台的“樣板效應”,在“紫色夢想”的“快車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全區釀酒葡萄種植面積58.3萬畝,佔全國釀酒葡萄種植面積的35%左右,是我國最大的釀酒葡萄集中連片產區﹔現有酒庄和種植企業實體228家,年產葡萄酒1.38億瓶,佔國產酒庄酒釀造總量的近40%,居全國酒庄酒產量第一位﹔綜合產值達到342.7億元。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葡萄酒產業不僅成為支撐美麗新寧夏建設的“新引擎”,也成為寧夏與世界互動交流的“新橋梁”。
2022年7月,寧夏正式實施首批4個“揭榜挂帥”科技項目,葡萄酒產業成功佔得一席。同年10月,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揭榜挂帥”項目“葡萄酒陳釀期間橡木桶替代材料裝備研制”舉辦啟動推進會。
1個月后,寧夏成功申報聯合國糧農組織“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園生態安全種植和資源循環利用”項目,這項由聯合國糧農組織、農業農村部和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等共同合作開展的高科技創新型項目,計劃2年內在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建成一批生態栽培技術管理葡萄示范園,並通過種植戶“參與式”推廣方法,提高葡萄園管理水平,促進葡萄酒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力爭5年內釀酒葡萄種植面積100萬畝、綜合產值破千億元,15年內面積150萬畝、綜合產值破2000億元。”《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用一連串具體的目標數據,為寧夏乃至中國葡萄及葡萄酒產業勾勒出一個宏偉的未來。
6月9日,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產業大會、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將在銀川開幕,作為我國首個以葡萄酒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展會,將有47個世界主要葡萄酒產區國家農業部長、14國駐華使節、9個國際葡萄酒及相關組織負責人等出席,並將發布“世界葡萄酒著名產區品牌榜”和“世界葡萄酒著名產品品牌榜”。
千億級的產業目標,國際化的理念模式,賀蘭山東麓再迎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面對重任,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業園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擲地有聲:“我們將繼續勇當對外開放的‘先行者’,引領帶動全區乃至全國葡萄和葡萄酒產業做大做強,讓中國葡萄酒有世界位置、世界葡萄酒有中國聲音。”(記者 王婧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