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寧夏要聞

躺在黃河臂彎裡的百年古村

2023年06月05日09:04 | 來源:寧夏日報
小字號

生長在黃河邊,這一次,我們決定問津北上。

轉過層層山巒,忽現一簇綠茵,帶出成片護堤綠化帶,直入眼底。

在大河奔流的“幾”字彎裡,沖積出1000多畝月牙形的河灘地:中衛市沙坡頭區迎水橋鎮南長灘村。這裡,就是黃河流經寧夏的第一村。

南長灘像一塊翡翠,鑲嵌在黑石和黃河之間。約150米寬的河道,橫阻面前,時刻提醒我們:要想進村,先要渡河。擺渡人李進武,成為連接村裡與村外的唯一“橋梁”。

走進南長灘,入夏的鳥鳴徘徊在耳邊。我們沿著村口的木階往裡走,古朴、厚重扑面而來。

遇到村民張國燕時,她正彎腰在地裡鋤草。陽光穿過剛及小腿肚的玉米葉,洒在土壤上,隨處可見的熒光綠,在這片河灘上蔓延。

“唉,年輕人都進城了,現在村裡常住的也就200來口人,大多是中老年人。”張國燕說著歸攏了下電動車裡的草,准備回家喂羊。“梨花一落,村裡的人就少了。”

走進百年棗樹旁的田地,25歲的周正陽回家務農,除了腳下的6畝地,還有200多隻羊要喂草。他告訴記者,“近幾年,來村裡旅游的外地人越來越多了。”

南長灘的老人們,總在清閑時,坐在家門口的木凳上乘涼拉家常。比老人更常見的,是村裡169棵樹齡達三四百年的老梨樹。在梨園移步,總能看到六七米高的“天梯”。無論是否摘梨,老梨樹都是世代傳承的財富。它們開枝散葉,代代繁衍生息。

枝葉的間隙打散午后的陽光,我們穿過無門的狹長過道,進入三味山庄。院落裡的攝影展、磚牆泥漿上的字畫、牆上高挂的玉米棒、滿庭院飄香的月季和玫瑰,讓人頓感身心愉悅。

山庄經營戶拓明軍和妻子正在整理床鋪,來他家住宿的游客剛剛離去。“村裡80%的人都姓拓,夜不閉戶是我們的習俗。”村子的祥和,一半來自古朴,一半來自靜謐。

濁波浩浩東傾,今來古往無終極。返程途中,內心雖有不舍,卻難得平靜。

來過南長灘,有一種走進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感覺。

南長灘,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美。(記者 蘇峰 杜曉星 何耐江 王沛瑤 楊玉瑛 何婉蓉)

(責編:閻夢婕、寬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