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寧夏頻道>>本網原創

人民巷會客廳︱張輝:挖掘西北區位資源優勢 實現“旅游+”多元融合

2023年04月17日10:02 | 來源:人民網-寧夏頻道
小字號

近日,第二屆大西北文旅高峰會暨黃河文化和旅游發展論壇在寧夏銀川啟幕,此次活動旨在推動大西北和黃河流域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凝聚西北力量,講好黃河故事獻智獻力。

活動期間,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北京交通大學現代旅游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輝,做客《人民巷會客廳·第二屆大西北文旅高峰會暨黃河文化和旅游發展論壇》特別節目。張輝教授立足西北地區區位資源優勢,闡釋了當前西北旅游業在空間形態建設、產業體系構建等方面的開發潛力,為西北地區“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視野。

張輝教授接受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旅游也迎來了大變局。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請您介紹一下西北康養旅游將會迎來哪些機遇和挑戰。

張輝:在中國旅游發展的40年中,西北的旅游行業與全國相比,無論是綜合收入還是游客接待量都較低。而西北的旅游資源、文化形態、地理形態以及資源多樣性在全國來講,是比較有優勢的。當前國家進入了大眾旅游蓬勃發展的時代,特別是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旅游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西北的旅游資源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憑借其資源和文化很有可能成為國家級旅游度假地。

近年來,度假方式及技能性旅游不斷發展,特別是房車、自駕車旅游開始盛行,這些旅游形式與西北資源的匹配度都很高。從這一角度來看,未經大規模工業化發展的西北地區,無論是氣候環境,還是旅游資源都十分優越,很可能會成為國家級度假地,而國家級度假地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康養旅游。所以我認為未來十年,西北地區在康養、度假旅游方面會有很大發展。

對於西北的旅游行業來講,之前存在的局限性首先就在於交通問題,西北五省土地面積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30%,交通運輸存在不便。其次西北旅游業可依托的城市體量小,不似在江浙一帶,途徑幾十公裡,就有城市可依托。另外,近幾年整個旅游業的投資,包括設施建設投資,特別是旅游住宿設施投資,基本上都集中在東部地區,對西部的投資量較小。再者,西北地區當前也尚未找到一種與本土康養旅游、度假旅游相適應的旅行方式。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當前大西北所面臨的挑戰,但需求決定供給,對康養旅游和度假旅游的需求切實存在,這一龐大需求必將推動整個西北在住宿、服務及整體的旅游城市建設方面發生巨大變化,同時也將會形成一種以度假和康養為核心的產業體系,我相信許多問題在不久的將來都可以得到解決。

張輝教授接受人民網專訪。

人民網:對於西北旅游或者說西北康養旅游的未來發展而言,您有哪些建議?

張輝:我認為康養旅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不僅指的是酒店等旅游設施的建設,康養旅游關鍵還在其功能性。可以利用當地植被、海拔、地理緯度等環境因素,結合食療、藥療等共同實現旅游的康養功能,我認為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發展康養旅游還需要空間形態建設。觀光旅游行業發展離不開景區建設,發展度假旅游和康養旅游同樣離不開度假區、康養基地的建設。當前大西北的此類空間形態建設仍然不足,基本還是以民宿為核心,大規模度假地的概念還沒有形成,這也是需要加強建設的方面。

第三,要創造一些圍繞康養、度假旅游的活動形式。比如在觀光旅游行業,會有諸如一日游、三日游一類具體的項目安排。同樣地,康養旅游也需要配套的系列康養項目,僅靠度假基地建設是不夠的,必須圍繞產品性來建設屬於康養旅游的產品和服務體系。

第四,要進行一場服務與住宿革命。發展康養旅游還需要一定的設施建設,比如主題酒店、民宿、露營地等住宿設施建設。同時還要在精細化服務方面進行一場革命,構建起區別於南方的西北特色服務,通過服務革命來提升服務品質。

最后,就是要在大西北地區形成康養旅游和度假旅行的產業體系。城市與康養基地、度假區之間的連接方式則是在構建體系過程中需要考量的一個問題,比如當前盛行的房車旅行,如果照搬江浙一帶的旅行方式是行不通的,西北地區的地理尺度較大,就需要通過驛站來解決這個問題,隻有打通各地的交通體系,西部的康養旅游、度假旅游才能擁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人民網:您剛才提到了一個關鍵詞,那就是變革。旅游業必須要脫胎換骨,進行深刻變革。那麼從經濟的角度來說,如何強化旅游與其他的產業相融合?

張輝:中國旅游業發展經過了四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是開放驅動﹔第二個階段是資源驅動,通過資源供給推動領域發展﹔第三個階段,也就是近十年,基本上是採取投資驅動,依靠資本投入構建旅游體系。發展到現在,靠資源、靠投資的發展方式已經遭遇了瓶頸期,下一步則要依靠創新,那就必須要進行革命。

在目前的旅游發展中,無論是產品形態還是運行方式,都是以觀光旅游為核心的,想要創新就必須要對產業組織、空間形態進行再造。目前從空間形態上來看,要想發展多種旅游類型,就必須啟用新興的空間形態。除景區外,還必須有度假區、露營地、風景道等,要構建囊括綜合體旅游小鎮的一系列點、線、塊狀空間結構。而空間結構的形成則涉及到了土地規劃和城市建設問題,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通過創新。

此外,從產業形態來看,在觀光旅游時代旅行社是整個中國旅游業的龍頭,而當前平台組織已成為發揮著旅游資源配置功能的重要組織形態。與此同時,當前的旅游形態也在發生變化,過去的旅游僅僅被視作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旅游更是一種學習和成長方式。以前的整個產業組織、空間形態都是圍繞著生活方式來建設,而當前的發展模式將旅行和讀書結合在一起,把“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理念融入了旅游行業,就印証了一種新的變革。當前以文保單位、森林公園為代表的許多旅游景區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如何圍繞學習、成長式的旅游理念構建其自身獨特的旅游形態和解說體系,也急需進行變革。

最后,變革還體現在觀光性旅游向技能性旅游的轉變。過去的觀光旅游更多是體力性內容,隻要有體力就可以玩。現在的旅游業逐漸轉變成了技能性旅游,比如滑雪、沖浪、滑板等游玩項目,都需要具備相應的技能才能進行。這也是目前新的發展趨勢,所以我想旅游業的發展必須從空間形態、產業形態、旅游方式等方面進行變革,才能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總策劃:黃屹

總監制:賈茹

攝像:高嘉蔚、王錫彬(實習生)

燈光:周航、李藝杭(實習生)

剪輯:梁宏鑫

主持人:賈茹

文字:尹娜(實習生)

人民日報社寧夏全媒體中心出品

(責編:閻夢婕、賈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